第18章 争吵(1 / 2)

户部尚书打开册子,第一眼就愣住了,顿时觉得脑袋隆隆作响,手脚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抖着唇问皇爷:\\\"亩产4000斤?\\\"

皇爷今晚被惊的够呛,这会懒洋洋的点头:\\\"就你们眼前的吃食,怎么样?\\\"

几位尚书顾不着自己跟前的册子,从户部尚书手里抢过册子,轮流看完,激动的涕泪横流跪在地上大呼:\\\"天佑大魏!天佑我皇!\\\"

武帝也不管唐清溪是哪来的,说的话是真是假,只要解了他眼前的困局,他能把唐清溪当菩萨供起来。

武帝\\\"好了,好了,先别说好听的了,你们先商议一下,各种粮种要买多少?是先在京畿一带种还是把粮种分下去?\\\"

\\\"再有,工部的好好看一下你手中的册子。\\\"

工部尚书翻看着手中的册子,越看越是心惊,陛下这是抄了哪个大世家的老底,可是也没听说谁家有这样的好东西。

就比如这水泥方子,有了它疏通好河道,大魏的母亲河至少20年内不会泛滥,也不用年年治河年年发大水。

还有京城的街道,晴天是黄土飞扬,雨天是泥泞不堪,一脚一个坑,马车行上去不小心还会翻车。

还能修城墙,那糯米修的城墙要花费多少粮食,又能活多少人命。

还有那天花防治手册,竟然是可以预防天花的办法,哪一次发现天花不是十室九空,还有……

工部尚书捂着自己彭彭跳的心肝,小心翼翼的问:\\\"陛下,这些是哪来的?验证过吗?\\\"

武帝好心情的说:\\\"你别管哪来的,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来看看,哪个能快速的验证,三天之内我要看结果。\\\"

工部尚书把册子都翻了一遍,挑出制盐、制糖、还有琉璃制作手册准备去工部试一试。

这会天已经亮了,各部都来上值了,武帝带着众人钻进了工部造办处。

工部的小吏在各部尚书的焦急的目光中战战兢兢的验证着。

\\\"陛下,真出精盐了,一点杂质都没有,这些册子是真的。\\\"

\\\"再看看。\\\"武帝强压着兴奋,如果提取精盐的方法是对的,那海水晒盐的方法也可行。

那样盐的价钱就能大幅度降低,大魏人人都能吃上盐,要知道武帝自己出身小世家,盐都不能放开了吃,更不要说平民百姓了,许多平民都是靠醋布续命的,一辈子就是粗盐也吃不了几回。

这边霜糖也被手脚麻利的小吏提炼出来了,户部尚书气的手都打哆嗦:\\\"霜糖就这么简单从红糖里提炼出来了,他们怎么敢卖那么贵。\\\"

霜糖是一个大世家的不传之秘,一年只有少少几百斤,每次买的时候求爷爷告奶奶,才能买一点点,还是近两年陛下势大,那个世家才松口多卖一点,价钱是一点不少。

武帝想起花的冤枉钱,心肝一抽一抽的疼,他的金子呦,一时恨不得把人提溜到跟前砍了脑袋。

武帝和满朝的老大人省吃俭用,还要被人坑,这找谁说理去。

一时也没心情看琉璃怎么造了,回到乾元殿商量用什么价格换这些册子。

户部的银库里的那点可怜巴巴银子不能动,那是要安排流民回乡的路费,皇爷只能扒拉着自己的内库,幸亏那超市不只收金银。

缂死的香囊、织金的料子、两人合抱不了的紫檀柱子,皇爷越扒拉越心酸,咬咬牙让户部尚书都列了上去。

接下来是粮种的去处,各位老大人炒的不可开交,

\\\"江南物产丰富,饿不着,不用送。\\\"

\\\"饿不着,也吃不饱,少送些。\\\"

\\\"西北边陲干旱少粮,多送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