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坑一拨人(2 / 2)

“在者,行善不留名,是为了不求回报,这比挟恩图报之人高尚千万倍。”

王圭的话,是这个时候儒家人所追求的境界,也是一些不要脸人自认为自己高尚的地方。

因此众人纷纷拍手称赞,皆曰太子宜深造学海,宜致力于涉猎圣贤之言,宜向王圭请益学问。至此,众人对太子的期许之情溢于言表。

这把李承乾的老师孔颖达当成死人一样。

不过孔颖达也没说话,他太了解李承乾,这个人一定是憋着坏。

一片热闹的情况下,李承乾悠然说了一句话,“王先生一番言辞,自谦未自誉,然亲朋好友褒扬之声不绝于耳,此是否可谓行善不为人知?虽未直言为我谋福祉,然友人为其传诵也。”

这讽刺的意味就明显,王圭被气得差点来个趔趄。

房玄龄扶住他,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一句,“息言,稳重心神”

这是他对好友的最后关怀了。

“本殿下谓善行当广为人知,宜使众目所视。如是,则善之典范可为广泛榜样,激励更多人向善而行。

引导大唐众生共同从事善行,方为致使大唐社稷更加祥和繁荣之良法。非如暗中行善而不为人知,妄图借此凭空高悬的宣扬。

王先生之善行,当被景仰者效法,以扩及更多的美善,此乃真善之美不亦妙乎?””

王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李世民,我是你的讨债鬼请大家收藏:李世民,我是你的讨债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我以为行善当显扬于众,人之居处久,相依为命,一人之行善必影响众多人,如能广而宣之,能勉励同侪效法,人人相互助益。

行善有为人知,则为行善者的一种回馈。施善之人声望有增,且能得到应得之赏赐。

大儒也不能食风饮露,付出得到回报,才能不让付出的人心寒。

以此状推及众人,行善之风渐盛。虽"行善不为人知"为多儒所推崇,然此殿下愿诸位能够明言之,因为朝廷,唯据功业以授官爵及封赏也。”

来了,来了来了,房玄龄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所以他不说话。

但是那群认为自己高风亮节的人,他们要说话啊,他们再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做事不求回报。

“既然你们执意如此,我也不能勉强诸位。内侍,记下不欲言功绩之人名,其他人亦可述所成之业。我打算为诸位修建一高阁,内藏大唐功臣画像与其功绩描绘。

以示天下百姓,其为谁使大唐安泰享太平之时。尔等其用心努力,以昭示后世。””

王圭猛然看向房玄龄,房玄龄翻一个白眼给他看。

这朋友啊,就用得着自己的时候才正眼看自己。

众人……还能这样?

高风亮节的人发出疑问,这是要把我们排除在外?

这次,魏征都震惊了,真没有想到啊,太子还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谁不想流芳千古?

那现在怎么办?

高风亮节怎么办?

“到时候,有功之人的画像与功绩,会长长久久保存下去,受大唐百姓的敬仰。”

李承乾微笑着离开,但是他把自己身边的侍从留下来一个,机灵的那个。

他想看这群人为了番位撕逼的样子,有趣真有趣啊。

这个人人都觉得自己特牛的时代,谁不想当第一啊。

喜欢李世民,我是你的讨债鬼请大家收藏:李世民,我是你的讨债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