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同样是人,为何你会如此优秀?(2 / 2)

有了第一座高炉,第二座第三座都不难。

难的是无中生有,迈出第一步。

“快则十五六年,慢则二三十年。”

“族长若是不惜物料,倾力支持,卑职一定想办法把秦国的冶铁之术洞悉透彻,让月氏部的勇士都能用上天下间最好的刀剑铠甲。”

都隆眼前一黑,身体摇摇欲坠,差点从马上摔下去。

对方的回答有太多含糊其辞的地方,说明心里把握不大。

按照最保险的来算,月氏需要整整三十年,才能达到秦国如今的水平!

而那时他还在不在世上都不好说。

秦国的冶铁业日新月异,到时又该是何等模样?

“阿古都,你少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我去看了一遍,都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秦人是两只眼睛一双手,月氏人也不差他们什么。”

“为何到了你嘴里千难万难?”

“咱们这么多人,一人记下一点,难道还不能凑出个大概吗?”

副使威严地怒喝道。

阿古都有苦说不出来。

你们外行就看个热闹,能看出什么来?

真要能帮上我的忙就好了!

“正使大人可曾记得那风车里的运转机构?”

阿古都耐心地提醒。

“当然记得。”

“若非亲眼所见,实难相信世间有如此奇物。”

“用秦国的话来说,夸一句巧夺天工毫不为过。”

都隆语气激动,赞叹不休。

阿古都比划着说:“那您可记得旋转的木轴上,镶嵌有一轮精密的棘轮?”

“卑职用心观察了许久,才发现风车运转,全靠它在发挥作用。”

齿轮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在精密机关中应用相当普遍。

月氏与秦国长期通商,他又是工造高手,恰好见过这个东西。

“卑职还数了下,光是一架风车中,这样的棘轮不下二十个。”

“它的边缘一凹一凸,极是精准巧妙。”

“以卑职的经验,若是手工打磨,大轮非得三月之工不可,小轮至少也得月余。”

“您想想这一座风车上的棘轮加起来要打磨多久?”

都隆不禁陷入了沉默之中,副使却不甘罢休:“族内工匠众多,不就是几个铁轮嘛,多找些人来打磨就是了。”

阿古都摇了摇头:“月氏有这般手艺的,不超一掌之数。”

“那些手艺粗劣者,稍有不慎就会把棘轮磨废。”

“非但帮不上忙,还浪费了物料和时间。”

副使恼羞成怒:“那秦国的棘轮是如何造出来的?”

“冶铁司附近漫山遍野都是风车,总不能秦国人人手巧,胜过月氏千倍万倍吧?”

“哪有这般道理!”

阿古都不紧不慢地回答:“这我倒是知道缘由。”

他迎着众人探寻的目光严肃地说:“秦国的棘轮全是风车中的器械打磨,砺石旋转如飞,比手工锉磨快上数十倍不止!”

副使急切地喊道:“那你也造出那样器械不就行了!”

阿古都无奈地说:“要想砺石旋转,非得有风车驱动不可。”

副使怒吼:“那你去造风车!”

阿古都深深地叹息一声:“想造风车,先要有棘轮。”

副使急得差点抽出刀子:“那你就去造棘轮啊!”

……

阿古都暗骂一声:我刚才跟你说的什么?

手工打磨出棘轮,还不一定合用。

再加上组合调试,三年能造出风车就算撞上大运了。

秦国工匠用的器械更加精密复杂,内里很多机构都看不到。

研制出来,最少也得花个七八年。

还有冶铁高炉同样如此。

里面的门道比他们这些外行想象中要多上太多!

三十年我能替月氏造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全族都得感念我的功德!

“不用再说了。”

都隆无力地摆了摆手,语气意兴阑珊。

世事多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阿古都负责管理月氏部所有的匠人,向来忠诚可靠,他应当不会撒谎。

以前他只知道部族和秦国的差距很大,大到仿佛是两个世界。

今天才明白,这里面整整差了一代人,或许还要更多!

为何会如此呢?

雷侯已经放任他们随意观看了,月氏照着学居然还要三十年才能有所成效!

两国彼此相邻,互通往来,边境地带还有大量的百姓通婚杂居。

明明都是一样的人,结合后也会产下子嗣!

秦国工匠怎会聪慧手巧至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