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大明版Made In China,碎叶,大明的碎叶!(1 / 2)

皇帝对女子极力保护,鼓励她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之中。

大明的女将军不少,段思娥就封了崇左伯,苗瑶都有女将在军中效力,还有蒙古女将。

太医院还有一批女医官。

朱祁钰打算提拔一批地方女官员,鼓励女子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享受平等社会权力。

想鼓励女子走出家门,必须给女子最好的保护,让她们享受更高的社会权利,才能改变完全依附男人的生存状态。

树立女权,让明女走出家门,享受社会权利,为大明添砖加瓦。

建立诚信社会,降低犯罪率,实现社会安全。

让商贾在规则下经商,而非肆意生长,严禁形成为了利益而不顾家国的财团。

开海十年了,大明仍不允许商贾之子参加科举。

工匠的地位提升了,医者地位提升了,艺术从业者地位提升了,女子地位也提升了,唯独商贾社会地位没有提升。

俞士悦今年八十四岁了,精力不济,已经难以支撑刑部工作了,本想让轩輗接替他担任刑部尚书,奈何轩輗身体也不好,只能调项文曜回京。

老臣商辂、彭时等也调归中枢,地方几乎没有老臣,都是中年臣子督抚。

“俞卿,身体不好就该去三亚过冬,非在京师熬着干什么?”朱祁钰对老臣态度都还好。

“谢陛下天恩,老臣在京尚能帮衬些,刑部不比以前,年年要出新法,新人进来,搞不清楚,会乱了纲法的。”

俞士悦牙齿都掉没了,说话也慢。

年过八十岁的老臣,上早朝都有座位,他们不是天天上朝,而是有特殊情况,特意宣来。

“劳累俞卿了,商卿是这方面专家,项文曜未回京前,让他帮衬帮衬你。”

朱祁钰看向商辂:“商卿,您近来写的文章朕都看了,多少有些颓丧之气呀,不像是您的风采呀。”

商辂是全才,这也是当年留下他的原因。

商辂笑了两声,躬身道:“老臣也六十岁了,不年轻了,写不出三十岁时那般慷慨激昂的诗句了。”

“您的书法,堪称本朝第一。”

朱祁钰也没了当年的锐气:“朕想将您的书法,作为大明刊行的工本字体,供天下人去学,您为何不同意呢?”

“陛下,老臣书法虽还尚可,却当不了这第一。”

商辂十分谦逊:“若想通行天下,还是以古人字体更佳,老臣不过拾人牙慧罢了。”

“皇子们跟您学字,您觉得谁造诣最高?”朱祁钰问。

商辂略微思忖。

“别在乎朕的面子,直说。”朱祁钰道。

“老臣觉得七皇子的字,是有大出息的。”商辂说的就是老七朱见潮。

“若他给您当关门弟子,您愿意收吗?”

商辂顿时脸色便秘。

朱祁钰哈哈大笑:“商辂啊商辂,你还是那么滑头啊。”

“陛下莫怪。”商辂也绷不住了,朱见潮有书法天赋,但为人虚浮,不肯下苦功夫,这样是成不了大家的。

“姚夔,你觉得哪个皇子能学到伱身上的功夫?”朱祁钰又看向姚夔。

姚夔绷着手不想说话。

“彭时,你说。”

彭时蠕了蠕唇,也不说话。

给朱祁钰整乐了:“朕不管啊,你们都是皇子们的师父,他们学不好,丢脸的不止是朕,还有你们所有人。”

“是不是朕赐的戒尺不够多?”

朝臣狂翻白眼,这些年打断了多少根啊,哪个朝臣没打算过戒尺的?谁没打过皇子?

问题是皇子不肯努力呀。

人都是这样的,都家财万贯了,为什么要努力?

我们都是皇子了,要什么有什么,凭什么努力?

“老臣觉得二十皇子最是聪慧。”

俞士悦慢悠悠开口:“年龄虽小,却展露出惊人的天赋,老臣觉得他最有出息。”

很多朝臣点头,觉得小二十是天纵奇才。

“陛下,十七皇子是懂兵法的,微臣觉得前途不可限量。”李秉也是捡好听的说,要真是个奇才,他早就收为关门弟子了。

“李秉,那你可得倾囊相授啊。”

“朕的所有儿子,都是你们的徒弟。”

“以后他们虽是去继藩,那也是去其他地方当皇上。”

“你们也都是帝师,到时候给你们建庙供奉,也不失为美谈。”

朝臣翻白眼,这帝师也太多了吧?

满朝文武,谁没教过皇子?说没教过的,都不好意思开口。

早朝气氛轻松。

十年来,皇帝就很少动怒了,偶尔和朝臣调笑,朝臣仿佛都不记得当年那个大杀四方的皇帝了。

真正让朝臣舒服的是,皇帝对皇子的严厉管教,完全放权给重臣来管,从不偏袒、偏爱、怨言等等,都是以一国之君的方式,教导皇子,严令朝臣随便打,主打的一个棍棒底下出孝子。

其次,就是皇帝对朝臣身体的关心,到了极致。

听说打算在哈尔滨建立一个夏季避暑疗养院,让朝臣夏天过去避暑。

冯孝在皇帝耳边嘀咕几句,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走,出去看个新鲜儿。”

说着走下御座,朝臣跟在身后,走出奉天殿。

一个太监推着一个由木头和铁制作的奇怪车子,停在奉天殿门口,收到指示后,骑着车子跑动起来。

“这、这是陛下说过的自行车?”李贤吃了一惊。

大明制作出自行车,并不稀奇。

在景泰二十一年,大明就制造出第一个生产钉子的机床,织机也在不停发展,还出现了吹瓶机,用来吹罐头瓶子。

景泰二十二年,江南布商注册了第一台水力机械织布机,此事传到宫中,朱祁钰还赏了一枚铜符出去。

自行车是死飞轮,主要是木头造的,并不抗造,骑几圈估计就会坏。

但是,自行车会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意义更大。

等自行车骑回来,一群老头围着这自行车啧啧称奇:“陛下呀,这要是能量产,骑这东西打仗,微臣能日行四十里!”

李秉立刻看到战争用途。

“这能改变人们出行环境啊,有了这东西,马车就要被淘汰了呀。”李贤道:“未来,还会发展出新的车子,这是出行革新啊。”

丘濬撩开衣服,亲自上去体验一把。

“这衣服不合适,得穿短衣。”丘濬下来后十分兴奋。

大明对奇装异服的接受程度很高。

景泰十七年,第一套西装诞生,比西方早了四百年,所以叫景泰装,但民间普及率不高。

稀奇古怪的衣服,国人爱看个乐呵,但真正让自己穿,都不太乐意。

比如皮鞋、皮包。

华人穿皮鞋,用皮包,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

但说实话,皮鞋穿着是真难受,远不如大明的靴子穿着舒服,大明的靴子畅销全球。

然而,皮鞋在东北比较流行,因为冷啊。

民间有人发明出丝袜,不知道是抄了西班牙的作业,还是自己研究出来的,反正专利已经注册了。

可销量很惨淡,女子觉得穿着东西不舒服,贵族觉得羞耻,也就不穿了。

做标记,这丝袜是给男人穿的。

其实是厚袜子,商贾换个名字做宣传,注册了专利,用的颜色也恶心,是白色的。

还得等尼龙材质的出现才行,黑色才是王道。

朱祁钰很少用强权催生发明创造,那样是揠苗助长,毕竟大明是摸着石头过河,万一给带歪了呢?

只是,他一直在投资这些创造行业。

并扩大制造业的市场,用市场倒逼发明创造,同时加速市场的卷,只有市场疯狂内卷,才能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比如说朝鲜开办第一批服装厂,皇帝就在朝鲜投资大量服装厂,逼得服装厂内卷,不断革新,如今朝鲜服装厂,称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全是卷出来的。

罐头厂市场庞大,大明遍地是罐头厂,什么都能变成罐头,景泰十六年,防腐剂就被发明出来了。

罐头厂越来越卷,食品添加剂也出来了,发展到现在,已经万物皆可罐,什么都能罐头一下,商人为了能赚钱,什么点子都有。

只要能让市场赚到钱,商贾就会疯狂内卷,卷出新技术。

中枢只负责把控大方向,并扩容市场容量即可。

在这方面,大明是专业的。

比如在东南诸国,大明的衣服、食物就挤爆了他们的市场,在印度诸国,传统小农经济,就被大明的商品经济给冲垮了。

大量奴隶、粮食、黄金涌入大明,印度就成为大明货物的倾销地。

最好玩的是,印度给大明生产无数生丝,运回大明,大明编织好衣服后,再卖给他们。

为了这个倾销地,大明和西葡荷意英法六国,打了几百仗。

甚至大明还想把奥斯曼帝国变成产品倾销地,这个不打几场大仗是做不到的,但是,奥斯曼帝国随处可见大明货物。

大量现金回流,又在大明催生出无数新企业。

而沦为产品倾销地的地方,就会越来越穷,但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三缅,很想买得大明产品,大明就不卖给他们。

他们只能高价从印度诸国去买,或者翻越大山,找乌斯贜去买,乌斯贜冒着杀头的风险卖一点。

只要市场足够大,就会产生工业革命。

只要皇帝不强行按下终止键,大明就会自发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只说那钟表,大明从景泰十二年引进来,至今发展十一年,已经称霸全球了。

已经有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倾向了,放弃低附加值的东西,比如粮食,去生产高附加值的东西,钟表。

madeinchina。

提前六百年出现在全球。

欧罗巴传统表商,被冲死90%,剩下的也只是苦苦支撑而已。

像欧罗巴,钟表企业,也就几百家,但大明有上千家,在国内卷得可怕,就连乡村,钟楼都建遍了。

乌斯贜都遍地是钟楼了。

新省还没打下来,订单都抢没了。

还能怎么卷?

只能出国去卷,卷死欧罗巴的钟表企业,垄断钟表行业。

景泰二十二年,世界第一块腕表诞生,为景泰表,是去年年终,皇帝赐给重臣的第一块腕表。

景泰二十三年,第一块腕表,在法国拍卖,法国皇帝路易十一,以一万个美人的代价,得到了这块腕表,并命名为路易十一。

引起欧罗巴表商的强烈关注,也有将怀表向腕表发展的倾向。

但他们有个疑虑,没有专利呀,他们有点不敢仿制。

大明领土庞大,人口庞大,同样的,内卷也最可怕。

腕表刚出现,民间就出现了上百个腕表品牌。

专利法,早已经细分,在基础上创新,只需要付少额专利费用即可。

若大创新是可以申请第二项专利的,不用付专利费,而是能收取专利费了。

专利法是保护持有者的利益,但不是注册了就永远是你的,其他人进行了重大创新,人家就可以申请专利的。

所以,同类型专利非常多。

大明是实行专利法最严厉的国家,在国外压根没这玩意,随便抄,但是,你别抄大明的。

你抄了,大明的军舰就去打你。

印度一个小国抄了织机,被大明率军攻打了几座城池,赔付了巨额黄金,毁掉所有织机,这才作罢。

而欧罗巴抄了,我打不着你,但我能打着你出海的船支,除非你永远不出欧罗巴。

往返在海上的船支,一概击沉。

逼着其他国家去攻打你,把这个公司老板人头献上,再赔付大明巨额抄袭费用,才算结束。

否则,就耗着呗,大明当海盗那是认真的。

大明的船支,最远只能走到马达加斯加。

没法绕行非洲大陆,通往欧洲,因为现在直布罗陀海峡还没有开凿,没办法从奥斯曼穿过去。

所以明人愿意遵守专利法,有事朝廷是真上啊。

而商贾抄袭专利,那就更好了,直接三族籍没家产,移民边疆,不许从商。

大明商贾,当然自觉遵守专利法了,想绕过专利法,那就得进行重大技术革新。

这么保护专利,就是让人不停发明创造,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就会受到保护,像一座金山永远传承下去。

同样的,也保护创新型专利,这就是鼓励民间去创造去发明,去革新,想绕过专利法,那就革新技术。

工业革命需要的原始积累,大明已经有了。

大量知识储备,大明翻译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书籍,给你们十年二十年时间去学。

那么工业化,还不会诞生在大明吗?

朱祁钰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

为了开花结果,中枢每年都会采买大量书籍,拿回来翻译,公开,让人学。

很多已经灭亡的文明书籍,他们国家都没有,却在大明。

比如埃及文明,奥斯曼帝国把书籍、文物全都打包卖给大明,包括木乃伊,然而木乃伊没人要,觉得那东西晦气,反倒是书籍,虽然谁也看不懂,还是愿意买回来储存。

就跟甲骨文一样,这年代人也看不懂,但都被珍藏起来。(甲骨文是光绪时期发现)

朱祁钰对看不懂的古埃及文字不感兴趣,只是对金字塔感兴趣,也搬不回来呀。

他拍了很多宫廷画师去画下来,传到国内,国内很多人去探险,都惊叹于古埃及文化的灿烂。

为了让人学这些知识,在科举考试中,增设一题,常识。

在这些翻译过来的书籍里面,随机挑一题出来考。

分值占比也不小。

永远别低估明人的学习能力,明人学习能力,从骨子里就是世界第一,千古第一,亘古第一,往前推三千年往后推三千年,还是第一,拿麻了。

就学四书五经,有人能考中进士,加上西学,还有人能考中进士,把世界文化都加进去,还会有人能看中的。

这就是民族优越性。

“做的不错,拿回去继续改良。”朱祁钰对自行车寄予厚望,这是工业化的缩影。

现在造出来,那是因为皇帝画了一幅画,想博取泼天富贵而已,这东西距离全民推广,起码还需要二十年。

返回奉天殿,朱祁钰笑道:“诸卿,机械会改变人们生活的。”

李贤也感慨,以前皇帝说,他不信,现在真信了。

“朕有时在想,大明疆域辽阔,真正拉长中枢和地方距离的,是空间吗?”

朱祁钰走上御座:“是语言。”

“大明通行汉字,从古至今皆用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六千年了,从未断过。”

“再看同样灿烂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是因为文字断了,他们的传承也就断了。”

“我华夏的汉字,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所以,今天大明才如此强盛,疆域如此辽阔,却还在中枢统治之下。”

“这也是朕,讨厌夷民的原因,因为他们不懂汉话,听不懂咱们的话,想让他们学会,难之又难,还不如杀了了事。”

朱祁钰稍微沉吟,道:“但是,大明也不是没有隐患。”

“方言问题。”

“虽然同用汉字,但各地方言不一样,说话的口音不一样,整个河北,就有几种不同的方言。”

“就说这京师,说话南腔北调,有些话朕都听不懂。”

“虽然雅言是官方语言,但民间充斥着几百上千种方言,诸卿,这是隐患啊。”

“朕想革除方言,让孩子们学会雅言。”

朝臣面露难色,这个问题,任何王朝都没法解决,原因很简单,没有电视。

学普通话对着电视学就行,有收音机也行。

朝堂上说话都南腔北调呢,何况民间?朝臣来自各地,说话彼此都不太听得懂,方言很重的。

怎么派人去教?

“陛下,此事怕是无解。”白圭苦笑。

“暂时是无解,但还得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推广雅言。”

朱祁钰道:“还有,选哪里的方言做官方话。”

“以前用雅言,但声调并不是特别标准,带着浓郁的口音,朕觉得无法让百姓通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