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立场(2 / 2)

崇祯皇帝听后,觉得孙传庭的建议颇有道理。他沉思片刻后,说道:“孙爱卿所言甚是。我们可以暗中支持那些反对李宇的势力,让他们在朝廷内部制造纷争。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这样既能削弱李宇的实力,又能避免直接与鞑子勾结所带来的风险。”

魏藻德和孙传庭闻言都表示赞同。他们知道,在这个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只有通过智慧和策略,才能确保大明的繁荣昌盛。

孙传庭原本以为崇祯皇帝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因此他松了一口气。他一直不愿意背负汉奸的罪名,因为他知道这个罪名会给他带来巨大的耻辱和困扰。只要能够避免与鞑子勾结,孙传庭愿意做任何事情。

然而,孙传庭可能过于乐观了。尽管崇祯皇帝表面上表示不与鞑子勾结,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崇祯皇帝并没有真正采取行动来阻止鞑子的侵略行为。他只是在口头上表示反对,却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孙传庭开始意识到,他可能被崇祯皇帝的表面言辞所欺骗了。他开始怀疑崇祯皇帝的真实意图,是否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做出这种表态。孙传庭感到失望和愤怒,因为他本以为自己的努力和忠诚会得到皇帝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孙传庭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奋斗,即使没有皇帝的支持。他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才能真正保护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安全。他决心继续与鞑子进行斗争,无论结果如何,他都不愿意背负汉奸的罪名。

崇祯皇帝沉思片刻,继续说道:“除了初次之外,我们必须认识到李宇的野心和实力。如果他不受到遏制,那么最终天下将会成为他的囊中之物。因此,这次我们不能让李宇顺利地将鞑子打败。”

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我们可以暗中与鞑子建立联系,提供情报和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我们间接增加了李宇攻打鞑子的难度,让他在战斗中损失更多的实力。对我们来说,这才是有利的。”

崇祯皇帝的话语充满了智谋和决断力。他明白,李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他的势力已经逐渐膨胀,如果不加以遏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他决定采取一种间接的手段来削弱李宇的实力。

首先,崇祯皇帝决定暗中与鞑子建立联系。他知道鞑子是李宇的敌人,他们之间存在着深仇大恨。通过与鞑子的接触,他可以获取到关于李宇的重要情报,了解他的行动计划和战略部署。这将为他在战争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崇祯皇帝决定向鞑子提供物资援助。他知道鞑子在与李宇的战斗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通过向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资,如武器、粮食和药品等,他可以帮助鞑子增强战斗力,增加他们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这样一来,鞑子就能够更好地与李宇抗衡,消耗他的兵力和资源。

最后,崇祯皇帝希望通过这些手段间接增加李宇攻打鞑子的难度。他知道,无论是在情报收集还是物资供应方面,鞑子都将得到他的支持。这将使李宇在战斗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增加他的损失和消耗。而对崇祯皇帝来说,这正是他所期望的结果。

崇祯皇帝的计划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他相信这是唯一能够保护大明王朝利益的方法。他决心坚持下去,直到看到李宇的实力被削弱到无法威胁到大明王朝的程度。只有这样,他才能确保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陛下英明,我感觉这样才是对我们朝廷来说是一项好计策。魏藻德马上拍马屁说道。他深知崇祯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审慎态度,因此他希望能够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来获得皇帝的认可和支持。

尽管崇祯皇帝并没有直接同意魏藻德的意见,即让朝廷和鞑子一块勾结去对付李宇。然而,崇祯皇帝却选择了资助鞑子,这也可以被视为对魏藻德意见的一种间接认可。这一举动表明,崇祯皇帝对于魏藻德的建议持有一定的态度,并且愿意考虑将其付诸实践。

现在,朝廷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决策。他们需要仔细权衡各种因素,包括与鞑子的合作关系、对李宇的处置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魏藻德的意见虽然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认可,但并不代表朝廷会完全采纳他的建议。毕竟,朝廷是一个集体决策机构,需要考虑多方利益和观点。

在制定对策的过程中,朝廷将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他们会评估与鞑子合作的风险和收益,同时也会考虑到与李宇的关系以及对国家稳定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魏藻德的意见可能会被纳入考虑范围,但最终的决策将由整个朝廷共同作出。

孙传庭刚才如释重负的脸色又变得凝重起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崇祯皇帝对李宇的忌惮之情,这种忌惮之深可见一斑。否则,崇祯皇帝也不会同意魏藻德那种荒谬的理论,竟然与鞑子合作。

孙传庭此刻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他深知崇祯皇帝对李宇的忌惮并非没有道理,毕竟李宇是一个极具才华和野心的人。他的智谋和胆识让许多人都望而生畏,甚至连崇祯皇帝也不得不对他心生忌惮。

然而,孙传庭却无法理解崇祯皇帝为何会同意魏藻德那种荒谬的理论。魏藻德提出的与鞑子合作的想法简直是匪夷所思,不仅违背了大明王朝的传统立场,更是对国家利益的极大损害。孙传庭不禁开始怀疑崇祯皇帝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