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童谣(5)(1 / 2)

盛世枭雄 清风明月 2953 字 22天前

林立进京城之后才换上了官服,直接就去了皇宫述职,很是详细地向夏云泽讲了他离开京城之后做的所有事情。

也将郑子埔在开封城的恶行尽数详细汇报。

“陛下,臣这次奉命救灾,尝试了民间救助,事实证明行得通。”

在讲述了过程之后,林立道,“商户大多手有余财,且因赚钱不易,对财富的去处极为重视。

民间有救急不救穷的说法,一是因为见不得好吃懒做之徒,二就是钱财的付出,也要有回报。

这次救灾,包括开办希望小学,商户们都踊跃得很。

事后统计,商户救灾的粮食布匹等生活物资就足够整个开封城过冬,来往的商户还盘活了开封城的经济。

现如今,各城镇已经形成了捐款的浪潮,民间也在以救助互助为荣。

且这次救灾,陛下的近卫军冲在了第一线,抓捕叛乱,帮助清理受灾现场,都是哪里苦哪里累就冲在哪里。

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严格把关捐款的银钱用处,务必让捐款的使用公开、透明,最好是要有一个民间机构,调拨捐款的用处。

二就是要继续宣传陛下的军队也是百姓的军队这一点,臣想了个宣传词,人民的军队为人民。”

林立顿了下,看了看夏云泽的神色,见夏云泽听进去了,便接着道:

“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百姓的心向着朝廷,哪怕江河浩荡,水亦会平稳,陛下和国运才会安康。

所以臣以为,应该在百姓的心中种下朝廷与百姓本为一体,陛下的军队无时无刻不与民同在的心理。”

夏云泽立刻就明白了林立的意思:“你是说,以后每一次救灾,都要安排士兵们去?”

林立道:“是,战争时期,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和平年代,就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夏云泽轻轻地重复了一句,越品,就觉得这话越有道理。

却还是问道:“都哪里需要呢?”

林立道:“首先就是民生问题,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件事情。

臣想,可以从衣食住行的食和行这两件事情上做文章。

臣从草原人上马为兵,下马为民得到启发,不打仗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也可以开垦土地,种植粮食。

也不必须所有士兵都要下地劳作,完全可以上午练兵,下午种地。

种地收入,完全用在士兵们自己的身上,这般既减少了国库的支出,还能提高士兵们的生活水平。

百姓们的赋税负担,因此也可以减少。一举三得。”

夏云泽微微点头:“还有呢?”

林立道:“还有就是衣食住行的‘行’上,以往修路、修筑堤坝等等事情,都是摊丁入户,百姓们不敢不从,但心中有怨言这是必然的。

在必要的且重要的工程上,安排士兵们参与,比如臣一直想的修筑铁路……”

听到修筑铁路四个字,夏云泽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林立顿了下,无可奈何道:“陛下,臣真想要修筑一条贯穿整个大夏的铁路的。”

夏云泽笑了:“朕听你衣食住行四个字,就知道你必定要说到铁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