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公达吐血身陨,仲宣讨袁檄文(2 / 2)

陈宫与曹操之间,颇有交情,当初也是陈宫与济北相鲍信,一同迎曹操入兖州平定境内黄巾,这才让曹操在乱世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虽然最后因为政见不合,陈宫并没有投效曹操,可是由于历史的改变,曹操没有杀死名士边让,陈宫也没有迎吕布入兖州,因此曹操与陈宫之间,并没有反目成仇,反而还有一丝香火情。

正是因为这份香火情,陈宫才主动请缨前来出使长安,游说曹操。

要知道。

如今的曹操,按理来讲仍是袁绍盟友,甚至算是袁绍的狗腿小弟,在正常人看来,游说曹操攻打袁绍,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情。

陈宫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与此同时,远在襄阳的周琦也得知了袁绍屠杀孔融等名士,逼迫天子,妄自称帝之事。

“袁本初,终究还是这么做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周琦,倒也没有感到太过吃惊。

历史上曹操攻打袁术,袁术走投无路的时候,派人打算将传国玉玺与帝号一同献给袁绍。

当时的袁绍,远没有如今的势力,仍旧想要将二者收下。

只是曹操提前派人截杀袁术,逼迫袁术不能北上,这件事情才未能做成。

否则,真要袁谭接到了袁术,让袁绍得到了传国玉玺与帝号,或许历史上的袁绍也会称帝。

“袁绍僭号天子,此乃不忠;逼死其姊袁氏,此乃不孝;妄杀孔圣人苗裔,此乃不仁;迫死其麾下功臣荀公达,此乃不义。”

“大将军受先帝器重,临终委以托孤重任,今先帝二子一人死于袁术之手,一人被袁绍逼迫让出帝位。”

“汝南袁氏四世五公,族中男子却不如一女子懂得忠义廉耻。”

“不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主公应当起兵讨之!”

边让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当即痛心疾首,对着周琦大声说道。

如今的边让,官职乃荆州刺史,而且又是大将军周琦之师,地位十分尊崇。

袁绍若只是称帝,边让还不会如此气愤。

怪只怪,袁绍杀了孔融等人,这就触及到了当世大儒的底线了,边让、陈宫这些名士,自然不会坐视不理。

因此,向来只当吉祥物醉心学术的边让,今日才会一改常态,直接请求周琦出兵征讨袁绍。

其余荆州文武闻言,也都齐声说道:“袁绍僭号天子,还请大将军讨之!”

他们如此齐心协力,倒也并非因为忠于汉室,而是知晓周琦、袁绍这两位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间,早晚必然会有一场大战。

他们跟随大将军南征北战,自然希望最终的胜利者乃是周琦。

如今袁绍称帝,惹得各地心向汉室的士人纷纷声讨,正是讨伐袁绍的最佳时期。

正是为此,荆州文武才会齐心协力,请求大将军出兵征讨袁绍。

周琦面露沉痛之色,道:“孤正欲起兵征讨袁绍,救回天子,兴复汉室,诸将谁愿为先锋?”

“末将愿往!”

帐下大将纷纷请战,皆想建功立业。

周琦当即以黄忠为讨逆将军,严颜、文聘为副将,命三人领兵两万,自南阳郡东进,攻打豫州。

与此同时,周琦在各地征召兵马,又召回武陵太守王粲,命其起草讨贼檄文。

既然是征讨叛国逆贼袁绍,自然要弄得声势浩大,将其骂得狗血淋头,如此方能鼓舞士气,彰显自己的正义性。

王粲作为历史上的建安七子,文采不在孔融、陈琳之下。

这些文人平常干不了大事,这个时候正是展示才学的最佳时机。

王粲得知大将军特意召回自己,乃是为了起草讨贼檄文,亦是精神大振。

这可就变相说明了,在大将军眼中,自己的文采究竟有多么不凡。

文人大多都闷骚,有了出风头的机会,又怎会不竭力表现?

因此,王粲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花了一天的时间,终于起草了一份讨贼檄文,内容如下: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这一段,讲了赵高专权背负骂名;吕禄、吕产专政以下欺上,被绛侯周勃等人兴兵诛逆,兴复社稷,最终名留青史的典故。大将军周琦本就是绛侯周勃之后,此时引用这个典故,也是在点出大将军北征袁绍的正义性。)

汝南袁氏,四世五公,世食汉禄,累受皇恩。袁氏不知报销朝廷厚爱,袁绍之父司空袁逢,叔父太尉袁隗,勾结欺族中兄弟中常侍袁赦,与曹节、王甫等人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借党锢之际勾结宦官,令袁氏族中子弟皆得高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及至袁绍,为求清名,不顾袁赦往日恩义,反而以诛杀宦官解除党锢为己任,可笑至极!

袁绍短视之辈,引董卓入雒阳=,以致侵官暴国,天子遭劫,百官受迫,民不聊生。后又聚集诸侯讨董,名为诛杀国贼,兴复汉室,实则野心勃勃,收罗英雄,邀买名声,欲乱天下也。

绍夺韩馥之冀州,转而杀人以绝后患,无信无义,寡廉少耻,卑鄙下流至极。

两袁相争,霍乱天下,西迎天子,嚣张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北海相孔融,孔圣苗裔,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

杀贤在先,逼死其姊在后,胁迫陛下,僭号天子,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颍川荀公达,才学冠当世,为袁绍左膀右臂,非公达无以扫灭公孙、占据河北,却过河拆桥,使贤才吐血死于床榻。

绍为称帝,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思报国,篡汉自立,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当今之时,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

大将军受先帝托孤重任,效绛侯诛逆义举,即日起荆州、扬州、益州之兵,兴兵百万,讨伐逆袁。书到徐州,便勒现兵,与大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其得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

如律令!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