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离间(2 / 2)

刘备此时下达命令,既是为了表明决心,也是打算稳定军心。

由此也能看出,周琦此前决定厚待刘表、刘璋、张鲁的举动,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有了他们三人作为表率,以后其余诸侯决定投降的时候,至少不会担心有生命危险,也不用担心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却说审配返回营寨,将与刘备相见之事悉数道来。

当袁绍得知,刘备此时还推三阻四,在继续拖延时间以后,脸色不由有些阴沉。

沮授却是趁机劝道:“陛下不妨答应刘玄德的要求,一面将水军调到洪泽湖,一面转攻淮阴!”

淮阴,按照地理位置来讲,还在睢陵的东北方向。

袁绍领兵攻打淮阴,倒也不担心被刘备断了后路。

淮阴位于淮河以南,睢陵位于淮河以为,之所以淮阴更靠近北方,是因为淮河在进入下邳郡中部以后,河流就改成了自西南往东北流向。

若能攻下淮阴,那么淮河天险就不复存在,袁军能够长驱直入直接进入广陵郡。

正是因为淮阴的重要性,诸葛亮才会让文聘、蒋钦带着七千水路大军驻守于此,为的就是防备袁军来犯。

袁绍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攻打淮阴,而是直接前来攻打睢陵,也是出于两方面考虑。

其一,袁绍恼怒刘备此前的欺骗举动,也是有心为文丑报仇,才会直接围困睢陵。

其二,睢陵位于洪泽湖北方,这里有一条自北方南下的泗水,直接流入了湖中,由于泗水又连通沂水并且可以追根溯源到兖州境内。

庞大的水系,虽不能直接勾连南北,却也可以极大节约袁绍的运粮成本。

至少青州、徐州、兖州境内的粮草,都能通过水运直接运到南方。

就算是河北的粮草,至少在南下的过程中,有了这些水路,也能节省很大的人力物力。

正是因为睢陵位于泗水与淮河的交汇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袁绍才会先来攻打有着重兵把守的睢陵。

实际上,这却是不太明智的举动。

袁绍完全可以在下邳郡将粮草卸下,而后把粮草屯于淩县,如此不仅能够避开徐州军对于粮道的威胁,有了城墙的保护,粮草的安全性也会大大增加。

淩县位于淮河以北,距离淮阴也不远,而且还有河流可以直通淮河,地理位置非常便利。

此番刘备是否为缓兵之计,沮授倒也无所谓。

只要刘备果真能够不参与这场大战,那么在少了徐州军这数万兵马的情况下,广陵郡的防御就会大大降低。

到时候,袁军攻打淮阴也会轻松许多。

之所以让水军先屯于洪泽湖,沮授也是有着与楚国进行持久战的打算。

一旦攻打淮阴的攻势受阻,那么双方最后终究还是要在洪泽湖决出胜负,因此提前再次训练水军,可就非常有必要了。

听完了沮授的分析以后,袁绍心中虽然恼怒刘备,终究还是选择先稳住数万徐州军,前去攻打淮阴。

有了水军营寨立于洪泽湖,倒也不担心刘备麾下这数万徐州军会有什么举动。

审配此前献计说降刘备,未能成功,心中多少有些恼怒,当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上前说道:“吾有一计,或可帮助刘玄德下定决心投降陛下!”

袁绍问道:“是何计策?”

很显然,袁绍对于审配的计策也抱着较大的期待。

虽说审配未能劝降刘备,却也暂时安抚住了对方,至少能够保证数万徐州军置身事外,已经算是大功一件了。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袁绍根本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如果审配能够再给出一条有用的计策,自然再好不过。

审配面露阴沉之色,道:“刘玄德不是想要左右逢源吗,那么索性再来一個反间计。”

“吾等放弃睢陵,转攻淮阴,楚军见吾等举动,必然心中起疑。”

“陛下可再多派水军与徐州军接触,刘玄德畏惧我军兵锋,不愿惹祸上身,想必也只能接受。”

“陛下再隔三差五让人给徐州军送去钱粮,数量不需要多,次数却一定要频繁。”

“楚军见吾等转攻淮阴,徐州军非但按兵不动,甚至与吾等眉来眼去,心中必然起疑。陛下可再派细作散布流言,让楚国军民皆知刘玄德欲投效赵国,如此可断其后路矣!”

审配此计,与庞统当初离间羌人和马超之间的操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袁绍闻言,眼睛大亮,继而转头看向其余谋士,问道:“此计可行否?”

众人略微思索,最终一致认为这条计策有极大概率可以成功,纷纷赞成这么去做。

就算最终失败了,也只是损失少许钱粮而已,没什么大碍。

一旦成功,必然会让楚军与徐州军反目,彼时刘备走投无路,只能选择倒向袁绍,岂不美哉?

既然已有定计,袁绍当即大张旗鼓开始撤兵,临行之前甚至还在城外邀请刘备出城,双方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密谈。

刘备虽然不知道袁绍有着何等打算,可是为了不继续与袁军作战,也只能出城与之一会。

这次会面双方兵马都离得较远,而且没带护卫,双方见面以后,也只是唠了一些家常,袁绍也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

就这样,袁绍撤兵转而攻打淮阴。

袁绍离开没多久,赵国的水军先头部队就已经从睢陵前面大摇大摆进入洪泽湖,而后开始在湖中下寨,并且每日都有赵国水军前来睢陵城外隔着护城河与徐州军攀谈。

不仅如此,赵国水军还时不时送给城中的徐州军钱粮、酒肉。

徐州军此时寄人篱下,城中什么都缺,自然是来者不拒。

只不过,陈宫缺隐约感觉有些不对,急忙前去面见刘备,道:“袁军行为未免有些太过奇怪,明公当谨慎一些!”

刘备却是不以为意的说道:“只要袁军不来攻城,孤麾下将士不再有伤亡,其余都好说。至于他们送来的酒肉粮草都没问题,公台也无需太过杞人忧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