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知青42(2 / 2)

一个个的十分沉默,就算是遇到了好事,脸上也没有什么笑容。

然而这件事情好像没过多久就随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下葬而消失,另一个重大的消息彻底吸引住了所有人的注意。

那就是他们这个丰收大队,被分到了一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所有合资格的人都可以被大队上的人推荐去上大学。

对于知青来讲,这个名额就更加重要了,这个工农兵大学名额意味着他们可以回家,回去城里!

一刹那,所有人都沸腾了,整个大队就仿佛热锅里进了两滴冷水,滋滋的冒着巨大的烟雾。

由于取消了全国高考,选拔人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1970年大学才重新开始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人们把这些从工农兵中选拔的学生称为“工农兵大学生”,这是一个时代的特殊烙印。

而如今是1971年,直到今年才轮到了他们这个丰收大队!

然而这个工农兵大学名额如此重要,自然也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力。

甚至很多知青连学校打算招老师的事情都不在意了。

这个大队准备建一个小学,原本是想着给村里的人扫扫盲,让孩子有地方可以玩儿。

而且有远见的人都知道,很多重要的职位,要有学历才能干下去。

不然的话,城里的人为什么都规定学历要初中学历及以上?

再不济,就连村里的计分员,那也得是小学学历!

只是时间有点不凑巧,建立小学招收老师这个事情猛的和工农兵名额碰在一起,瞬间就让所有人都忽略了大队的学校要招收老师这个事情。

也对,就算在大队上做了一个老师又如何?还是不能回城,每年也没有多少钱可以分。

哪像工农兵名额啊,那是可以回城的,可以重新上城里的户口!

还有粮食关系,到时候也能转到工农兵大学生所上的学校里。

处于71年代这一大环境下,这些能够被推荐上大学的一群人,无论是通过考试还是推荐的方式,只要能够上大学就是最大的福音,因为他们终于能够脱离那种令人看不到人生希望的境地。

他们面前本已被动荡时期打碎的人生阶梯居然又被用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修复,并重新立了起来。

他们深切地知道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每个人都全力以赴抓住任何一丝机会,奋力爬起,向前奔跑。

在历史上,工农兵学员只招收了七届,从1970年第一届开始,1976年第七届结束,共有94万人被推荐上了大学。

文清丽对这一点自然也是清楚的,而且她也知道工农兵大学生会在以后被人贬低成怎么样子,但是距离高考恢复还有好几年,想来很多人都等不了了!

“你们打算去争这个工农兵大学生名额吗?”文清丽神色有些复杂,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试探着询问这个小团体中其他人的想法是什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