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儒林外史(1 / 2)

“这故事到了清朝,好像不太妙了。”

“这一套的话本,张丹枫和金世遗两个人各有出彩。”

“但中的战绩,似乎金世遗的更好看一些。”

“金世遗的战绩再好看,也比不过张丹枫的无敌。”

根据原本的一些故事线,以及填充的历史线,就算是陈岳找补,也没有找补回来,张丹枫是一个设定的第一,金世遗是一个实战的第一。

陈岳坐在蒲团上面,感应着体内的文气长河,明朝,清朝这些历史长河已经具现而出,这也让历史长河的长度更往前面延展。

就是通过武侠定下的历史长河,比较悬浮,不像是宋朝,三国,东周列国那些稳定。

还是要写【儒林外史】。

“映日峰开启的时间也快到了。”

在修炼的状态中剥离出来,陈岳推算着时间。

映日峰那个地方,能够让陈岳一步迈过天理境,但是陈岳也不会因此放松自己的修炼。

“东家,这里有一封书信。”

谢子羽敲门,将书信递给了陈岳。

陈岳看着书信,上面笔墨纵横,看了看落款处,写的是路师昌。

赵临的另一個儿子,辅佐太渊运转一百四十五年的大儒,以及之前他们想要勾结司盘,让其作为国师……

陈岳在一瞬间在脑中过了路师昌的一切信息,接过了书信,略略的看了书信中的内容。

内容一,赞扬陈岳能够在逆境之中,苦修文路,有今日之成就,堪称儒家中的天才,可为高怀章的接班人。

内容二,点出陈岳开创家一脉,另寻辟径,可谓是给儒家增色。

内容三,完全认可陈岳为父报仇,在天京城中大闹一通,以及“大道之行也”的篇目,而后在书信中,就是询问陈岳,如何从“大道之隐”进入到“天下为公”。

书信的最后,是路师昌请求回信。

嘉奖令?

陈岳看着手中的书信,略略皱眉,自觉路师昌还是试探的多,而归根结底,应当是“他年我若为青帝”这样的诗句,让路师昌在意了。

陈岳提起笔来,准备回信,毕竟天下为公这种事情无须隐瞒,所有的策略方案就应该大大方方的摆出来,任由敌我审视。

只是在陈岳还未落墨的时候,梁凝烟走了进来。

“映日峰那边多有异动。”

梁凝烟说道:“我们要抢先一步过去。”

映日峰那个地方,是梁家过去的派系,而现在被讲武堂所掌握,只是梁家仍有执掌着真传核心。

“映日峰那个地方,能用至阳珠进入。”

陈岳说道:“我爹的至阳珠被皇室掌握了十多年,虽然现在至阳珠已经破碎,但是里面还是有皇室的伏笔,真要进入其中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这些。”

梁凝烟点头,看着陈岳,略带迟疑一下,还是说道:“陨天阁在过去,是一个十分凶厉的门派,只是后来不知怎么隐藏了锋芒,再依附朝政,才有了现在的讲武堂,落落掌握了陨天阁的核心真传,恐怕不是好事。”

陈岳默然,官落落确实背负了不一样的责任,只是她已经做好了准备,陈岳能做的,是支持她,帮助她。

现在想退回来,已经晚了。

墨水滴在了信纸上,陈岳收了毛笔,顺手将信纸揉成一团,扔在一边。

梁凝烟对着陈岳点头,带着陈岳,准备往集合的地方而去。

“去映日峰的话,能带上我吗?”

高灵仙在这时候,忽然出声,人在寂静的角落中走出,手中拿着讲武堂的牌子,上面是铁横野的亲笔。

梁家现在,也在讲武堂的范围之内,他们前往映日峰,在总体上,是讲武堂在带队。

梁凝烟看了牌子,说道:“这方面,我要请示。”

高灵仙脚步轻移,走到了陈岳的身边。

“还有我,我姐姐要带上我的。”

高玉莹蹦蹦跳跳,来到了陈岳的身边,天晶子剑已经被打造了出来,现在被高玉莹所掌握,也借助天晶子剑的力量,在压制着高玉莹体内的妖气,让高玉莹一直都维持着人的模样。

梁凝烟在这时候,着重的看了陈岳两眼,向着讲武堂的地方开始集结。

一天时间过去。

五天时间过去。

十天时间过去。

十五天时间过去。

金云城。

路师昌在不住的出神中,忽然双手一拍,在酒楼上叫道:“我赢了!”

这酒楼里面人流往来不少,此时路师昌忽然的大叫,让不少人都为之一愣,纷纷侧目,而路师昌的身边有两个弟子,一男一女,男的叫做庞云深,女的叫做华姑,闻听此言,连忙到了路师昌的身旁,询问究竟。

路师昌哈哈大笑,说道:“陈岳小贼在天京城里面大放厥词,言说现在是大道既隐,而他所推崇的是天下大同……殊不知现在的大道,都是当年的儒圣定下的,陈岳小贼就算是有佛家的智慧,在儒家的智术上,也只是寥寥……毕竟他不能参加科考,没有受过正经的教育,跟在陈博身边所学,大多也是歪门邪道……”

路师昌在说话中,对陈岳多有贬损。

庞云深和华姑都在一旁听着。

“你说陈岳的智术短浅,不知道先生都做了什么诗呀?”

在酒楼里面,忽然传来声音,对路师昌质疑道。

路师昌脸一板,说道:“诗词只是小道,作为儒家,还是要多看重文章,多看重思想才行。”

只是路师昌这一番话说出来后,这酒楼里面哄然一阵大笑,里里外外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笑什么?”

路师昌看到都在大笑,板脸问道。

路师昌执政一百四十五年,在这段时间里面,儒家基本上都是在写赞诗,这里面,路师昌的影响很大,在路师昌退位,在妖圣进京之事后,天下间的诗词创作才宽松起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