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话题转的(2 / 2)

在他这个读书人看来,周半夏这个侄女既然已经嫁人,自是以公公婆婆和夫君为首。

故而,他也没犹豫地报出了包括自己在内,共有几位去参加院试的考生,以及随同的人数,以备周半夏尽早核算要租多大的院子。

至于吃住一应开销,院试人数比此趟来府城更少,当公爹的顾二柱已经坚决不收下半文,不提也罢。

倒是接下来就立马等府试发案启程回村,要不要和赵家村还有留下等人一起走,此事还需顾家二哥拿主意。

对此,顾二柱的建议肯定是既然一起来,自然是一道回最好,只不过他近两三天还没有和赵老三碰头。

但可以想象得到只要他提出,赵老三一准赞成。

别的不说,这家伙通过他家胰子作坊,就没少赚银子。

孩子娘最近的来信里面就提到他不在家期间,赵老二媳妇都恨不得待他家不走,就想着能多拉走一批货。

这也是他为何要先行一步回村的缘故,总要早三丫一步到家把事先准备的活儿给安排好了,等三丫一到立马搬到作坊,不然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即使人手都买好了,就自家后院都转过来,产量还下来,更亏大了。

幸在周焕这位亲家大人不是迂腐的读书人,并不会觉得三丫开胰子作坊有辱身份,还通情达理的让他多护着点孩子。

不愧是当个大官的大人,可会说话了。

啥孩子虽聪慧,却无心计,能有幸进他家门,他两口子开明,能得以他两口子爱护,不担心孩子受委屈的。

不光会说话,还挺会做人。

不止不需他亲自提出想老儿子和大江拜师,还考虑到不收文钰和立哥儿的,事先安排了入读径山书院的推荐书。

甚至连等府试发案,不管孩子有没有榜上有名,必然会有请帖上门,也早早安排好让孩子如何合情合理谢绝。

把老儿子小两口交给这样的亲家大人,顾二柱很放心,趁着后天府试发案之前,次日先和赵老三见面。

要问赵老三,如今最羡慕谁,毫无疑义,就是顾二柱了。

顾家六郎的才学有了,支持他读书科举的钱财也不缺了,如今更是傍上了周焕周大人这条大船。

这样的人,只要不出太大岔子,日后考中进士,入朝为官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况且,顾家六郎还不到二十,如此年轻,有周大人那位老师,径山书院山长那样的师祖,只要肯下苦功,日后的前程不会输于他大哥。

有儿如此,还愁啥。

到茶馆。

两人见着了。

想到顾二柱卖命供长兄和大侄子读书科举,结果那父子二人一事无成,反倒是亲儿子起来了,赵老三还是好笑不已。

“捡到宝了?”

“想到你之前干的蠢事了。”

“滚犊子。”

“你亲家周二爷呢?你们俩人‘孟不离焦,焦不离孟’,今儿咋不见他在,怕我让他请客不成?”

“不愧是你赵老三,消息灵通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