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在职博士(1 / 2)

次日,张玉珩将霍小燕送到金明,回了一趟家,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连忙驾车去了长安。

今天下午有课,本来上午就要上课,导师因故将课程时间安排在了晚上。

张玉珩学习的专业是国民经济学,这门课程包含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英语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选修论文写作、马克思经典文献导读。

专业必修:国民经济学专题研究、发展经济学专题研究。

专业选修:经典文献导读、国民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张玉珩他们的学制为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两年,论文撰写半年。每月集中授课一次(寒暑假除外),每次2天(周六日),共320课时,滚动开学。

今天是他们是他们正式开课的第一天,开学典礼他因故请假未去。

他们上课的地方在长安大学隔壁的南洋大酒店,他们专业一共只有12名同学。

张玉珩到了长安已经12点多了,他急匆匆的在酒店外面吃了一碗面条,取了预订酒店的房卡,洗澡去除劳累后,到了学习培训的小会议室已经快到上课时间了。

张玉珩挑了一个空座坐下,拿出学习材料,缓了一口气,等待上课。

不到二点,从门口进来一个带着银镜,头发泛白,很有气质的老头,正是他们的博导高文博。

“今天是咱们上的第一节课,我事先说好,我的课和其他人的不同,可以请假,也不用补休,但考试必须会,我发的视频讲义必须学完,两年以后的论文,要是没有成果,我是不会让你拿到双证的。”

高文博看了看张玉珩他们,继续说道:“你们对国民经济学有什么认识?”

一位带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说道:“是研究国民经济运动过程的理论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发展政策的应用经济学。”

高文博点点头道:“不错,做过功课。用专业术语讲,就是培养具有国民经济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兼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与研究功底,掌握数量分析工具,熟悉现代经济学前沿进展,全面和深入了解中外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经济学专门人才。

通俗讲就是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端经济研究或胜任各级政府所需的诸如发展战略与规划、社会经济预测、社会经济政策分析等工作。

专业方向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采用经济理论分析、数量研究实证和调查研究等方法,围绕国民收入分配和经济发展问题。

形成了三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内容:

一是“国民收入分配”

二是“经济增长与就业”

三是“反贫困与农村经济发展”

高文博看向大家继续问道:“大家都是在职博士,那有没有从事农村工作的?”

张玉珩站起来说道:“我是驻村干部,村第一书记。”

“嗯,本专业研究的反贫困与农村经济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吸收和借鉴当代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对微观经济主体,贫困农户的行为特征、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进行全面考察;二是高度关注贫困农户的创新行为。”

“你叫什么名字?”

“张玉珩。”

“你在一年后完成一份作业,反贫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要有理论成果。”高文博说道。

张玉珩点点头说道:“好的。”

晚上课程结束后,导师向大家解释一些不懂的内容,张玉珩也问了好几个问题。

“你叫张玉珩吧,给我说一说你驻村的基本情况?”高文博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

“高老师,我驻村的地方是安阳市金明区高坪镇李咀村,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交通不便,资源匮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