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产业布局(1 / 2)

“怎么样,签了多少合同?”叶嫚丽一边拖地一边问放下电话的张玉珩。

张玉珩露出苦涩的笑容:“基本上最多给签个3000斤的量,有些批发商到是能多签一点量,但价钱压得太低了。”

这还是看在张书记和李部长认识的份上,不然一斤的预售合同也不会签。

叶嫚丽鼓励道:“别太着急了,总会想到办法的,这些人应该是怕到时价格降低,不行咱就别签合同了,说不准那时候就是他们求咱们呢。”

张玉珩还能说什么,目前只能这样了。他才发现做生意是真的难,真他妈的难。

尽管有两位领导的介绍,但几家超市和批发商都是安排副手或者负责人与张玉珩对接,酒是没少喝,事是一件没办成。

云里雾里的说些官话,感觉这些人比自己遇见的领导都官僚。

得亏自己没有从商,不然可能被扒拉的一点皮都不剩。

“没事,我准备运用淘宝卖,现在网上购物的还挺多的,应该能销售一部分,其他的只能等成熟后在销售。”张玉珩知道村民看不到合同,冒险的人应该很少,尤其是今年还能在村里打工,更加不会冒险了。

张玉珩决定不找销路了,回去就说联系好了,要是真卖不出去,大不了自己收购得了,总之现在是要让村民转变思路,不能死盯着五谷杂粮。

回到村部后,张玉珩告知大家找好销路了,一斤保底二元,上限以市场价为主,众人都没有怀疑事实的真实性,充满了干劲。

“张书记,目前全村227户,有意向种贝贝南瓜的只有62家,其中贫困户37户,动员很不理想。”何塞汇报这段时间众人的动员结果。

“这已经很不错了,我已经做了最坏的准备了,有这么多预计种植的,说明你们的工作成绩不凡。”张玉珩说道。

李有为说道:“张书记,本来还有很多人要种植,结果老刘不同意,还说咱们是胡逑弄,导致一些观望的人就放弃了。”

“没事,我现在就找他聊聊,你把那些有想法又不敢干的人联络上,我和老刘搞场辩论赛。”张玉珩心里思索如何打破突破口。

……

“大爷,您说我这贝贝南瓜为何搞不成?”张玉珩先声夺人。

“搞个屁,谁家不要大瓜,弄一些不到一斤的南瓜,这用来干啥,你们这些娃娃就是没事找事,我那亲家,弄的好好的,你们来了屁也干不成。”老刘红着脖子在那喊道。

张玉珩也听明白了,这是李文化的亲家,又通过其他人之后了解,这人是李文化的二丈人,又叫刘赖毛,当下有了主意。

“大爷,您这就不懂了,我给你算一账,这贝贝南瓜一亩地栽种500株左右,每株产5-8颗,每棵4两到一斤。

咱就往最少算,一亩也能产出1000斤,你种玉米以咱村的土地肥力,也就六七百斤,这产量不高是从哪里得出来的?”张玉珩追问道。

刘赖毛涨红了脸,不知道说什么好,跟自己预想的不一样,咱能有一千斤呢?

张玉珩看他在那思考,也懒得和他对话,对方是一个因李文化受益者,光靠嘴里讲是没用的。

当下大声对周围的群众说道:“这贝贝南瓜,去年一斤基本上能卖到5块,今年目前不知道,但有人给咱兜底,最少也是2块收购。”

张玉珩等众人缓一缓这个消息,继续讲道:“在村里打工,是不能打一辈子的,今年基本上工程都结束了,那咱们去哪找活干,去外地打工?

咱们要配合村委,我们也是通过多种渠道、调研才确定的办法,去年来咱村考察的大教授给咱们的建议,他老人家难道还不如大家懂的多?”

“就是,我就说能种。”人群中有人说道。

“得了吧,把你显摆的。”

张玉珩制止了吵闹的众人,对大家继续说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村委会把育好的苗子先免费给大家使用,等大家赚钱了在把钱还给村委。

在者,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可以互相兑换一下地,尽量集中土地种植,这样方便管理。”

张玉珩看大家讨论热烈,非常开心,只要心动就会有行动。

回到村部,张玉珩将移栽贝贝南瓜的种植技术视频,发给白宝军等人,要求他们可以开始组织村民移栽了。

尽管张玉珩等人多次做思想工作,但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种植贝贝南瓜,他们也没有办法,村民自治,他们没有权利强迫村民种植贝贝南瓜。

最后经过统计,共有91户种植了贝贝南瓜,其中贫困户51家,当中有种植1亩多的,也有种植十七八亩的,就是文向斌。

文向斌是文欣妍的父亲,他认为张玉珩是个办实事的好官,应该不会骗人。

前段时间区慈善协会给家庭贫困的农户,进行了捐款捐物,并联合区扶贫局、区教育局,不止免除全部费用,还一天补助15元的生活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