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举荐倪元璐(2 / 2)

可皇后只能有一个,,而且这皇后不能轻动,,除非是犯了不孝、谋反等才能废后!

因此朱小峰就是再宠爱陈圆圆,,只要皇后不犯以上大罪,,朱小峰都不能废后,,

而皇后生的男孩,出生起就会被立为太子。。是为国本!

古代这个礼法在当时其实非常先进!保证了正常的家国传承秩序,,

如果动摇了这个礼法,,在家族继承人问题上就会出现大乱子,

历史上废长立幼,,几千年来的血淋淋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朱小峰在盛怒之下,以"登科录二氏并列,罪迹显然,何待行勘"为由直接让倪元璐卷铺盖回家,,

"陛下,,,臣跟倪元璐虽然曾经是同事,,可几乎没有私交,,

陛下待臣恩重如山,,吏部尚书合适与否对大明朝廷至关重要,

因此就算不符合陛下心意,,臣有些事情也得跟陛下说说。"

王永光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陛下,因为倪元璐原配之妻陈氏不孝顺公婆,因此被他休妻,之后倪元璐才又娶王氏为妻。

因此这倪元璐原配陈氏虽然还活着,可她已经不是倪家人,,

这宠妾灭妻破坏礼法的罪名是偷换概念无稽之谈!"

朱小峰听到这也是一脸懵逼,,

踏马的,,自己竟然被自己的哼哈二将之一的温体仁摆了一道。

"竟然有此事?那温体仁何故如此相陷害他,他俩可有过节?"朱小峰疑惑的问道。

"那温体仁有几个同乡中进士赐同进士后,,在翰林院待了三年即将外放,

温体仁拖了关系想让倪元璐推荐外放到富庶的湖广的几个县任职县令,,

倪元璐以他们在翰林院考评不太靠前回绝了,

后来三年后"南察",考评中,倪元璐又没给温体仁面子,

给这几个庸碌之辈考核为下等影响了他几个同乡的仕途!

老臣以为是这个原因,温体仁才挟私报复,,,"

朱小峰听到这也是一阵无语,,这朝堂乱七八糟的互相攻讦的破事真多,,

表面上都是义正辞严,让你听不出破绽,其实自己分分钟就会不明真相被忽悠,,,

这皇帝当的跟聋子瞎子没有什么区别,大臣说的都是自己想听的话,

他们不想让自己知道的事情,就都默契的闭口不言,,

朱小峰感觉自己在朝堂上有点被大臣当成猴子耍,,

就连这王永光,,,自己盖章发的好人卡,,历史上对他的评论也是比较好,,可这货竟然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自己手下人被诬陷,他也选择明哲保身,

这王永光直到自己同意他致仕,自己跟他演了一出君臣际遇的戏码,,这老头子才说出这事情的实情!

朱小峰郁闷良久说道:

"好吧,,朕明日就派人将倪元璐召回京,,这半年你好好栽培他,,等你年底致仕,朕让他出任兵部尚书,,"

"吾皇圣明!"

朱小峰虽然熟悉大明历史,,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文臣武将如数家珍,,

可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于大明这么多官吏都能了如指掌,,这怎么可能?

而朱小峰不知道的是,,

历史上的倪元璐那也是一个刚烈的汉子!

虽然他已经被皇帝一撸到底,在家里赋闲了十多年,,

可当鞑子兵临城下,,除了卢象升组织乡勇不畏生死大老远进京勤王以外,,,

这倪元璐也是毅然决定散尽家产,招募死土入京抵抗鞑子入侵。

只是这个时空,,朱小峰改写了历史,,鞑子绕道蒙古入侵大明,被朱小峰新建的京营在密云就堵了回去,,

自然没有倪元璐表现的机会,,

1642年在兵部尚书举荐下,他重新被征召回京,并向崇祯帝陈述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崇祯帝这才发现这倪元璐竟然有如此大才却被埋没,当即封他为户部尚书,深恨被朝臣忽悠,不能早日用之。

可惜当时的大明已经气数已尽,李自成已经完全做大,朝廷已经无力剿灭,

鞑子也基本占据辽东全境,,只有入京的山海关还在关宁军手中,大明基本上无力回天。

两年后在1644年,李自成攻陷京城后,崇祯帝在煤山自尽,,

这倪元璐当时依然坚持留在京城,面对那么多投降的官吏,,

倪元璐写下“南都尚可为。死,吾本分也!勿以衣会暴我尸,聊志吾痛"便自缢殉国。

他当时完全可以逃到南直隶,,他的政治嗅觉很灵敏,,知道南都尚可为的道理,,可还是追随崇祯帝自缢殉国,,,

如今阴差阳错,,在王永光的举荐下,,倪元璐终于又重新进入了朱小峰的视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