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能不能换个医生(2 / 2)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307 字 14天前

护士轻轻点头,“中医科有。”

旁边立刻有人跑着去拿针。

陈凡赶紧喊道,“再拿一套穿刺针。”

那人头也不回,“好。”

陈凡满意地点点头,他就喜欢这种财大气粗、什么都有的医院。

如果换成南湖卫生院,就肯定拿不出石膏绷带,连银针都要陆大夫自己带,担架车更是想都别想,那叫一个清贫。

银针和穿刺针很快送到,陈凡先拿出银针,让护士将伤者的上衣全部解开,为了不影响施针,连秋衣都用剪子剪开。

随后不假思索地往伤者胸口扎针,先将内脏出血止住。

接着便拿起护士已经组装好的穿刺针,对准腹腔某个位置插了进去。

一股鲜血立刻顺着巴掌长的针头流入玻璃接头和后面的橡胶管,却又被夹紧的钳子拦住。

等护士端起一个搪瓷盆,他才松开钳子,鲜血立刻流出,很快就积了一小杯那么多。

看着血流得差不多了,又按了两下,挤出来一点,才拔出穿刺针,说道,“他身上的银针先别动,找个东西撑一下再盖被子,安全起见,等下午再起针,那时候应该不会再有内出血。”

忙完这些,护士们才推着伤者去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

为了尽快促进愈合、避免伤处发炎,几天的消炎针是免不了的,至于彻底痊愈,都说伤筋动骨100天,那就三个月之后再说吧。

陈凡脱下手套,去水房洗手。

等他出来,杨厂长才拍着手、满脸赞叹地说道,“厉害、厉害,难怪有人叫你急救圣手,这么严重的伤势,到你手上这么快就能处理好,不得了啊!”

林院长也在一旁说道,“我刚去病房检查过,三个人的伤势都已经得到治疗和控制,后面只要按部就班,就基本上不会有危险,等着痊愈就行。”

他说着满脸复杂地看着陈凡,“以前只听说小陈老师对急救手法有很深的研究,没想到对骨科也这么擅长,这种接骨手法,简直是闻所未闻。”

陈凡谦虚地摆手笑了笑,说道,“都是熟能生巧罢了,没什么特别的。”

林院长叹道,“接骨还可以熟能生巧,可那手针灸止血,非得有深厚的针灸功底不可,据我所知,整个云湖地区能做到这一手的,只有中医院的王老。”

说着抬起头看着陈凡,“而伱,是第二个!”

陈凡哈哈一笑,“我这个就是跟王老学的。”

当初到地委几家医院去演示各种急救手法,其中就有云湖中医院,他当时就跟着王老学了不少东西。

半天时间对普通人可能什么都学不到,但对于他来说,只要是王老讲过的话,都能变成经验值加到医术技能点上,是一点也没浪费。

陈凡也不想跟他们客套来客套去,话音刚落,便转身对着杨厂长说道,“杨伯伯,我看他们身上的伤势好像都是被硬物打到了,查清事故原因了吗?”

听到这话,杨厂长当即沉下脸来,还没开始说话,就先叹了口气,“是机器故障闹的,两个零件崩出来,一下子就把他们砸成这样子。他们车间主任已经回去彻查所有机器。”

说到这里,他又惋惜地摇了摇头。

这时赵主席上前两步,轻声说道,“这样的事情在我们机械厂并不罕见,几乎每年都有好几起,车间里的机器虽然经常检修,可毕竟有些老化,就没那么牢靠。”

陈凡沉吟两秒,说道,“反正这里我已经看完了,不如现在就去车间看看?”

杨厂长抬起头笑了笑,“行,今天我特意空了一天时间,专门陪你考察,你想看哪里就看哪里,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林院长站在医院门口,目送着几人远去,心里特别希望能把陈凡这个“卫生顾问”的职位敲定下来。

如果说以前陈凡只停留在他的耳中,刚才那一幕,让他确定陈凡是个了不得的急救高手,而外伤急救,恰恰是机械厂这样的重工业单位所急需的。

只可惜好的人才哪个单位都想要,就是不知道杨厂长他们能不能成功。

……

在杨厂长三人的陪同下,陈凡没用多长时间,就将所有车间都逛了一遍。

怎么说呢,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很“粗犷”。

车间很大、原材料等零配件很多、工人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机器带着一股极具时代感的朋克风。

不过这些都不是关键。

主要是大部分车间里面,从地上到机器操作台,都有一层黑色的油污,原材料和零配件倒是有分门别类,可也就只是简单的分一下。

各种类型的工具也是集中在一个大木箱里,每次需要的时候,都要翻找半天。

没错,面对这种情况,随便一个现代人都知道该怎么办,那就是必须给他们来一场“5s”改革!

但是!

这个年代谁特么敢说“5s”,那就必须让他先死5遍!

不想活了吧?弄个管理办法用英文命名,是怎么想的?

你要说是从国外学来的,也行,哪个国家、什么单位,你是从哪里听到、或者从哪本文献上看到的,请交代清楚!

工厂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说不清楚来历的东西,会让你乱来?

虽然从55年开始,日本某企业就喊出了“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的口号,可贯彻执行的只有前两个,也就是安全和整理。

要到1986年,才有第一本“5s”的著作问世,对现场管理模式造成冲击。

所以,陈凡还需要给“自己提出”的管理办法起一个新的名字。

回到杨厂长办公室,他二话不说,便拿起笔在稿纸上速写。

不一会儿,便将两张稿纸递给杨厂长。

杨厂长接到手里,李副厂长和赵主席立刻靠过来围观。

然后一起抬头,“工厂管理的五大基本原则?”

我们请你来是想对工厂的发展提点意见,这第一刀就要砍到自己头上来了吗?

管理的五大原则,不是向工厂领导开刀是什么?

陈凡一本正经地点头,正色说道,“没错,就是工厂管理的五大原则,这是我从书本里自己领悟到的东西,目前卢家湾的所有作坊,都是按照这五大原则进行管理,从工作环境到工作安全、再到工作效率,各方面都行之有效、非常可靠。”

杨厂长三人齐齐眨眼,真的假的?

陈凡又叹了口气,“本来是八大原则的,除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另外还有安全、速度和节约。

不过凡事最怕起步难,所以我就只写了前五项。”

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看向三人,“如果机械厂能够把这五项做到位,像今天这样的安全事故,不敢说完全杜绝,但概率绝对能成倍降低,为工厂生产提供效率和安全的双重保障。”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