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还来?(1 / 2)

穿在1977 狸猫换银子 296 字 14天前

卢家湾23个考生都考上重点大学,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喜事,自然要大肆庆祝。

一个考生家长走到陈凡面前,满脸激动地说道,“陈老师,多亏了你,我家孩子才能考上大学,感谢的话我也不知道怎么说,我想明天请你到家里吃顿便饭,你看方不方便?”

不等陈凡说话,其他家长也一窝蜂地围过来,都是要摆谢师宴的。

除了这些家长,各个小队的队长也帮着请人。

杨传福也不甘落后,强行挤到陈凡跟前,对着他笑道,“虽然你也是6队的,不算外人,但是这个谢师宴还是必不可少,要不然外人要说我们不懂礼行。”

陈凡顿时一個头变两个大,苦笑着说道,“真不是我客套,更不是不给大家面子。”

他伸手划了个圈,“你们看看,这里23个人,我就算一天吃两家席,都要12天,确实是没有这么多时间啊。”

说着还一把将杨书记拉过来,“书记可以作证,我前些天一直在机械厂上班,连卫生处的工作都没顾得上,还有生产队的副业也有好长时间没管了,这么多事情挤压在一起,确实没空啊!”

虽然杨书记也不知道陈老师有什么事要忙的,但是这时候不可能给他拆台,便打着哈哈说道,“呐,家里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大喜事,大家想摆谢师宴,请陈老师吃饭,这个心情也可以理解。

但是呢,陈老师他不是只在我们队里任职,他现在的本职工作在卫生处,啊,这个卫生工作是很忙滴,人命关天嘛,对不对?

另外呢,他还在机械厂兼职做顾问,帮助机械厂搞生产,那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更不用说我们生产队的副业也离不开他。”

杨书记一件件地数陈凡的工作,说得他自己都差点信了,“陈老师确实是日理万机,忙得不可开交啊!”

至于具体在忙什么,他决定等一下找小陈问一下,这样下次再有这样的事,他也可以说得具体一点,这样说服力更强嘛。

就在他搜肠刮肚想着陈凡还有哪里要忙的时候,杨传福说道,“再忙也是要吃饭的嘛,就算一家一请不行,那我们几家合请,一个小队去一次,这样行不行呢?”

陈凡眼珠微转,转头看向杨书记,小声说道,“要不,各家自己办不办另说,就大队专门办个升学宴,顺便把那些个外地知青也请过来,一起庆祝庆祝?”

杨书记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这样倒是可以。”

反正这样的酒宴已经办过两次,也不妨再办一次,加深一下感情。

随后一手叉腰,一手高高举起,“都安静啊,听我讲。你们怎么庆祝,队里不管,反正只要不大操大办就行,这个升学宴和谢师宴呢,就由大队部来办,到时候一起热闹,你们要感谢陈老师的,也就在这时候感谢,行不行?”

家长们一听,觉得能够表达心意就行,便纷纷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又商量时间,最后还是杨书记拍板,就定在后天。

明天一天时间准备、顺便邀请那些外地知青过来,后天办宴席,早点吃完、不耽误继续干活。

等人群散去,大队部的领导们也开始分配任务,为后天的宴席忙碌起来。

本来张文良今天提亲成功,结果连一顿热饭都没能吃上,便又要忙碌起来。

还有安全,想着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就第一时间买票回家,但是杨书记将联络那些外地知青的事交给了他,也只能晚两天再走。

陈凡坐在大队部办公室里,静静抽着烟,看着他们一一离开,才慢条斯理地抽开杨书记的抽屉,打开电话机盒子的锁,拨通了教育处的电话。

教育处办公室。

姜丽丽和姜甜甜正捧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笑得合不拢嘴,这时一个20来岁的女同志走到门口敲了敲门,笑着说道,“甜甜姐,有你的电话。”

如果在半个月前,单位上都没几个人会用这种态度跟她们说话。即便姜家姐妹是左副处长安排进来的,大家也只是敬而远之,保持客气就好。

等到元旦那天,陈凡的一篇文章同时在云湖日报和江南日报上刊发,让所有人都知道了当年的姜副厂长的案子另有内情,紧接着轻工处发出公告,早在文章刊登的前两天,处里就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全地区的轻工业单位彻底自查,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同志翻案。

而当时棉纺厂最先翻案的便是姜副厂长和夫人的案子。

从那时候起,所有人都知道姜家是彻底翻身了。

如此一来,大家对姜家姐妹的态度自然大不一样,虽说谈不上讨好,但亲近还是可以的。

甚至还有人打上两姐妹的主意,想要去姜家提亲。教育处的人都知道妹妹应该是被陈作家看上了,说不定两人正在谈对象,要不然人家费那么大劲帮她们家干嘛?

但是这不是还有个姐姐么?!

可惜,不管是谁去找人提亲,姜甜甜都咬紧牙关不松口,说是当前以学业为重,考上大学之前,不考虑家庭问题。

至于上了大学之后?

那就更不考虑了!

姜甜甜回过神来,赶紧起身笑道,“谢谢,有说是谁打来的吗?”

来人意味深长地笑了笑,看了伸长脖子的姜丽丽一眼,“是陈老师打来的。”

当她看见姜丽丽两眼发光地站起来,迫不及待往外走,心里愈发肯定单位上的传言。

看这情况,还敢说不是在谈对象?

翻案前,这个妹妹还掩饰得挺好,每天不是低着头工作,就是低着头学习,哪怕陈老师来了,也自觉保持距离,几乎让外人看不出什么,甚至还有人觉得陈老师看上的会不会是姐姐?

毕竟妹妹在乡下待了近四年,经常风吹日晒、下地干活,还没吃过什么好东西,两只手明显有些粗糙。

这还是他们没看见姜丽丽一年前的样子,那时候真的跟村姑没什么两样。

不管是哪个时代,农村长大的孩子和城里长大的,无论是气质还是长相,都有很大的差别。农村的孩子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尤其是这个年代的,自然淳朴,但是气色相对比较差,还有穿着也远远不如城里的孩子。

而城里的孩子,除了衣服穿着和气质都带着典型的年代特征,其他的与后世年轻人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也会爱美、讲时尚,男的梳偏分、女的扎发型,家庭条件好的还会经常去百货公司买衣服。

百货公司的衣服可比自己做的贵多了,一件好衣服随随便便就要十几块,而自己买布去做,布料钱加上手工费,5、6块钱也就够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