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术数(2 / 2)

剑破诸天 大阡 3557 字 8个月前

“不是7亩半吗?”“不准确,那片地不是直田,算圭田还带弓形,你能算准吗?”

田俪一低头,不好意思的说:“不能。”

孙云说:“还有,你知道我们用什么历法吗?各个节气是什么吗?都是哪天?”

田俪听了,有点泄气,不过马上又精神过来,反问道:“难道术数课里就有?”

孙云说:“当然啦,中午你没听那个叫郑冰的女孩说么,教术数的老师叫李业兴,是咱们袁老师的师傅徐尊明的弟子,他来讲九章算术,他还写过一本历法,我们就跟他学习。”

孙云说的不错,术数博士就是李业兴。他是上党长子人,祖父李虬,父玄纪,都因儒学渊博被推举为孝廉。李兴业少年时代就很忠直,潜心学习,不怕辛苦。精研经书章句,爱看奇闻异说,后来拜当代徐遵明为师。当时还有个轶闻,说有名儒灵馥正聚徒讲学,而徐遵明声誉没有他高,李业兴于是到灵馥的学校中去。不过他听了一段时间,尤其等到灵馥讲说《左传》,业兴拣几条传中大义问灵馥,灵馥竟然无法回答。于是李业兴振衣而起,扬长而归,重回遵明门下。从此以后,灵馥的学生纷纷改换门庭,来到徐遵明这里。后来,李业兴广泛涉猎百家之学,周易、占卜、算数、天文各种学问无不详知明晓,尤其擅长算术历法。

李业兴虽然贫寒,却很自负傲气,如别人礼待不周,即使权贵之人,他也不低头。后来当王遵业的门客,被推举为孝廉,任校书郎、着作郎等,除太学博士。因当时流行赵匪欠的历法,这部历法因年久岁远、差误较大、节气差远等弊病节气比时间变化晚了一些节拍,在宣武延昌年间即10年前,李业兴编出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当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自献上一部新的历法,世宗下诏,让把它们合为一部。张洪等人于是共同推荐李兴业为主,编成《戊子历》。正光三年(522)推行新历。同时又修订了其他天文、术数等着作,并参与太学的术数教学。

李博士今年四十出头,他登台授课,孙云顿时觉得此人知识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尤其听说此人品格高尚,性格豪爽侠义,心中升起无比崇敬之意,认认真真的听李博士讲述。

术数课程主要教授《九章》、《七曜》、《四序堪舆》等。

《九章算术》为前魏朝刘徽最终汇总编着并作注,同时增加定义概念,推导和证明等,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共九章。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分数运算、比例问题和盈不足算法,求最大公约数和约分的方法,各种比例解应用问题,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勾股定理的应用。

《七曜》,也称《七政》,是对“太阳”、“太阴”、“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即日、月、水、金、火、木、土,七大天体的合称。

《四序堪舆》为前算生博士殷绍依据天文历法算数等整理而成,作为太学的数学课本。

今天从九章算术开始上课,讲述第一章方田,主要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面积计算方法等。这些图形包括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扇形、弓形、圆环以及其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如直角、等腰、等边等等,孙云还是头一次系统的听说过这些名字,感觉算数的知识真是如同沧海,无穷无尽,浩瀚无垠,给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课上李博士一边讲,一边发动大家动脑筋,由浅入深,谆谆教导。同学们大多对本门课程比较陌生,因此都显得生疏和反应缓慢。

孙云在动脑子的方面,经常要比别人强点,不过面对新知识,还是有些木讷,仅仅是能比一般的的同学能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但要想举一反三,迅速反应还做不到。

不过他做不到,不代表别人做不到。

术数课上,孙云大家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天才,王尊业和王涌的儿子,王钦和王林简直高出其他人一大截,尤其王钦,脑袋转的太快了,连李博士都不停的夸奖他,后来干脆不让他答题,只是最难的才让他表现一下。这可能一方面博士李业兴曾经是王尊业的门徒,所以他俩近水楼台先接触过。另一方面他也是家学渊源,人家从小兴趣广泛、接触的也多。

所以尽管孙云在术数方面是有点小聪明,但也只是相对而已,和天资聪颖的人比差距明显。这使得孙云原来有点的自信,在天才面前荡然无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