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心论(2 / 2)

剑破诸天 大阡 3565 字 7个月前

孙云说:“你能认识就行,能不能用汉文表达出来。”

魏宝明说:“我的意思,就是我能读成汉字,却不知道它们本身念什么。”

孙云说:“那更好,梵文的原文,我听过,犹如天书天音,你念汉文就行。”

魏宝明点点头重新仰头开始寻找文字,很快他便找到一段的开头,于是顺着密文开始念道:“顶礼前最胜,离恼安教尊,所说悉具足,罗汉见真谛。牟尼尊悉知,法聚二种相,亦为他显现,我今说少分。一切有漏行,离我乐常净,不见有漏故,计我等妄受。若增诸烦恼,是圣说有漏,以彼漏名故,惠者说烦恼。若行离烦恼,亦解脱诸漏,此及前受阴,是阴圣所说。所谓色受阴,想行及与识,是五阴次第,粗细随顺说。好了先到这里吧,后面的太多,念不过来,这些已经让我头晕眼花,脖子都酸了了。”看来总仰头也很累。

杜婴瞪大眼睛说:“宝明,你真行,看不出来你还有这一手,不过你刚才念的是什么意思呀,我听的一头雾水呢。”

孙云也说:“宝明兄,我听了你刚才念的偈语,绝对是佛经的内容,因为我听我师兄慧海念叨过,不过佛门浩瀚,学说众多,不知道是哪宗哪派。同时我对佛学也知之甚浅,对这些偈语以及有关的概念一概不知,宝明兄能不能概要的给我们讲解一下,不用念原文了。”

宝明说:“好吧,刚才的一段是界品论述,说的是以蕴、处、界概论一切法,总辨各法的自相、 共相、有漏、无漏等,再详说诸法及其相互的关系,以及可见不可见、 三性、有无对、界系等各法,总明诸法各有自性,而法界、意处、色蕴摄一切法。下边是第二段,说的是品行,我先看看,然后告诉你们意思。”说完,宝明继续追踪着符文读下去。

孙云和杜婴听完宝明的陈述,立刻头大如斗,孙云心想,这段文字感觉比黄帝阴符经还晦涩难懂,里边许多概念自己根本没听说过,看来有必要今后去寺庙好好听听经文解读。上次自己倒是去过董舒父亲昙谟最的融觉寺,听过东方菩萨的讲经,可惜当时遇到点别的事情,只顾听音,没有继续学习文字,以后一定要补上。

杜婴和孙云一样,因此她只好不断的揉着太阳穴,孙云突然想起什么,悄悄问杜婴道:“对了,婴姐姐,你的郎君是不是也学习佛经呢?”

杜婴想了想,突然一点头说:“可不是么,我们的业余爱好和文化品味差着好多呢,好在我们都不算太偏执自己的学习,要不然我们就不会走到一起了。”

孙云暗笑,心想杜婴的家学底子是道教,董舒的家学底子主要是佛教,俩人能结合真是难能可贵,也实在不容易,看来爱情这个魔法力量实在是太强大,她能让差距变得平等,能让距离不再遥远,能让柔弱更加坚强。

这时魏宝明回过头来说:“第二篇我也看清楚了,说的的行品。所谓‘行’,非单独发生作用,乃由众缘之力而有生灭变化。先区分诸法为色法、心法、 心相应行法及心不相应行法,说明其俱起缘生之相;次分别缘法有六因、四缘,附说名、色、时的最小单位,以及有情的色身、寿量等;最后归结到有为法互相依待而起,故谓其由造作而为行,即缘生。”

杜婴说:“好了,宝明,你别念了,也别解释了,头都被你搞大了。”

孙云说:“是啊,我们干脆一点也没听懂,能不能有直观点的解释。”

魏宝明慢慢的说:“简单的说,以上二品,是说构成有情和世间的诸法由缘生而有自性的共同法相,相当于四谛的苦谛。”说完他也拍拍脑袋,感觉这些话非常深奥,自己也难理解。

孙云一听脑袋更大,心说,你还不如不解释,这一解释反倒让大家更加糊涂。于是说:“宝明兄,你说的过于玄深,我们没有佛经的基础,根本听不同,你再想想,这些文字还有多少段落,有没有开始和结尾,究竟是什么经文?”

魏宝明点点头说:“哦,好吧,不但你们不懂,我也觉得很累。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我能悟出来,让我再看看,你们别着急啊。”孙云和杜婴点头,这时墨蹄也跟着点头,感觉刚才的一番话,它似乎完全听懂了,孙云看着它似有所悟。

魏宝明继续边看边想便说:“第三篇是业品,之后是使品、贤圣品、智品、定品、修多罗品,以及补充一些杂品、择品、论品,修多罗品分阿毗昙经说三界、七识住、九众生居,及至二十二根等义,固为《杂阿毗昙心论》。”他的话未及说完,突然众人的眼前一花,魏宝明竟然凭空消失,大伙一下子大惊失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