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长城抗战(2 / 2)

东北匪事 豆瓣算 4674 字 6个月前

我们提前发动进攻,这对华北的老百姓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那些什么军阀的事情我们先就不予考虑了。

在日军把对华北的战争打响之后我们再行动,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最好的,因为这样一来我们所要应对的对手暂时也就是关东军在我们周边这么二三十万的兵力。

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如果日军不主动南侵的话,国民政府暂时也是没有再度打算举兵北伐的打算的。

因为如果他们想有所作为,在去年六月我们打下牡丹江的时候,那个时候日本关东军是最为虚弱的时候,如果那个时候国民政府举兵北伐,我们肯定是不会坐视不管的,那个时候其实是国民政府解决东北问题最好的时机。

国民政府要是能够主导光复东北的战事,对国民政府名望的提升绝对是巨大的,甚至能够因此而实现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那也是很有可能的。

可惜的是,我们的校长没有这么大的魄力,那个时候他一门心思想得还是攘外不先安内。

他却没有想到如果他把外敌给攘除了,这些个内部的事自然就很好解决了。

然而我们也没有办法教人家校长怎么做事啊。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能否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我们周边这二三十万的关东军。

要是连这二三十万的关东军都不能短时间解决,他们我们提前发动对日反击作战那就是找死的节奏。”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司令员,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我们周边这二三十万的日军,一方面是对方比较分散,而且几乎都在坚固的堡垒里,我们想要很快地强行拔出这些坚固的堡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参谋长邓琦打破了宁静,首先说道。

“而且,我们如今虽然有五百多架战机,但是说实话,他们和关东军的飞行部队死磕的话,不怕刘队长生气的话,我还是不看好我们的飞行部队。

一旦我们失去了飞行部队的庇护,我们又将回到之前在凤凰山的状态,白天几乎不能有任何的行动。

但是,我们如今可是占据了不少的城市,没有了空中力量的威慑,这些城市就危险了。”

这个时候刘东风也说道:“参谋长说的是实话,如今我们的飞行部队虽然说已经不惧和关东军的飞行部队一战,但是战后的结果如何我是不能保证的,毕竟关东军的飞行人员可是要比我们的条件好很多的。

飞行部队不同于地面部队,一旦开打就是硬实力的碰撞,可采用的战术相对较少。”

显然,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听懂了刘东风的话,我们的飞行部队顶多能够日军的飞行部队来一个极限一换一。

但是,以后呢?

日军要是愿意,他们随时可以从国内再度调遣飞行部队过来。

我们能够指望南方的国民政府派遣飞机过来参战吗?

最好想都不要想。

因为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在刚才的讨论中,绝大部分人也是建议在日军对华北的国军发动军事行动之后,我们再行动的。

也就那么一两个人提了一嘴凤凰山纵队提前发动反击的意义。

这个时候,唐大山也说道:“司令员,我还是坚持我刚才的意见,我们凤凰山纵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颇为不易。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话,在东北这一块,来抗日这件事情上,我们是挑大梁的,一旦我们凤凰山纵队出了什么事情,或许是我们的实力受到重大损失,东北的抗战形势绝对会急转直下,整个东北彻底沦陷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们绝对不能意气用事。”

作为凤凰山纵队绝对的元老,赵天虎这个时候也开口了。

“浩子,单凭我们抗联和日军作战,我们的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这容不下我们犯任何错。

如果能够把国民政府也拉到这个战争里来,那是再好不过的。

再说,挑起抗日的大梁那应该是人家国民政府的事情,毕竟人家那是合法的政府,我们顶多算是地方武装。”

看到大家都是点头的状态,甚至沈从严和牛大力都在无意识之间做出点头的动作,周浩接着说道:“看来大家都是赞同等到日军和国民政府打开了以后我就在行动。那么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了。

刘副处长,你们情报部门要盯紧长城一线的日军,他们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要尽量掌握。

我可不想日本人如果是在长城一线和国民政府军虚晃一枪,真实的意图却在我们这里,而我们却被蒙在鼓里。”

“司令员,我们的情报人员早已经深入长城一线,国军目前的情报我们掌握不多,日军的一举一动却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中。”

情报部副处长刘振山站起来回答道。

随即,周浩把目光转向沈从严这边。

“沈站长,你们此行的目的是什么呢?”

看到周浩问起自己,沈从严赶紧站了起来。

“周司令,我们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而且我们还超额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沈从严继续说道:“上级显然对贵部能够发起对日军的反击,进而策应华北战场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命令我亲自来一趟,也就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心态。没有想到,相比于国府的诸公,你们显得更加的高风亮节,更有社会责任感。这让鄙人十分地汗颜。”

周浩则是摆了摆手说道:“沈站长也是一直坚持在东北的,对我们的情况可以说也是相当的清楚。

想必将整个国民政府拉入对日作战之中,你沈站长也是应该能理解的。”

“理解,理解”

沈从严点头说道:“其实让沈谋不理解的反而是国府的诸公为什么迟迟不肯对日军宣战。

日军已经实际占领东北两年多了。

作为一国政府,自己的国土被他国侵占,居然只有口头抗议,这也让沈谋颇为不耻。”

听到沈从严这么说,周浩一下子就乐了。

“国府就是像沈站长这样的人物太少了。要不然,我泱泱中华,何致沦落至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