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薛翎大义(1 / 2)

关中之战的结束,意味着洛阳最后的威胁解除,还都洛阳自然被朝廷提上了议程。

只是下邳城乃至整个徐州的车马有限,而要返回洛阳的人又太多,不可能一次性走得完,最终朝廷一连开了好几天的朝会,满朝文武经过好一番掰扯,决定按照官阶的大小和职权的重要性分几批护送朝中大小官员和他们的家眷前往洛阳。

身为大将军的家眷,萧恪的一众妻妾儿女自然是第一批要被护送去洛阳的人。

因此,这段时间整个大将军上下都是异常忙碌,每个人都在忙着收拾和打包各自的行李,随时做好前往洛阳的准备。

身为大将军府的主母,薛翎不仅没有闲着,反而比府上的其他人更加忙碌,一直在忙着安置府里的丫鬟和家丁。

虽说按照朝廷那边的说法,大将军自然是可以将府上的全部下人一并带去洛阳,可薛翎却是毫不犹豫拒绝了朝廷的好意。

按照她的说法,若是她将府上的全部下人都带去洛阳,必然要占用更多的车马,如此一来便会导致一部分本来能第一批返回洛阳的官员和他们的家眷无法及时回京,这是她所不愿意见到的。

她身为大将军夫人和齐王妃,必然要以身作则,多为朝廷考虑,绝不能仗着夫君的身份和朝廷的恩宠肆意妄为,以免有损大将军的名声。

最终,大将军府除了每位夫人的一个贴身丫鬟,还有几位公子少爷的乳娘,再加上一个老管家外,并没有带走一个多余的下人,就连行李也只带了一些必要的衣物和书籍,无形之中为朝廷节省了不少车马。

消息传出,朝廷上下无不对薛翎的深明大义交口称颂,甚至民间还有不少百姓暗暗对此评价说大将军夫人有母仪天下之风。

有薛翎的深明大义在前,不少本来打算将府中丫鬟都带去洛阳的官员不管心中到底愿不愿意,都只能争相效仿,以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如此一来,无形之中又为朝廷腾出了更多的车马,让更多的官员可以尽早回到京城做事。

朝野上下都将功劳记在了薛翎身上,更有官员在私下议论说将来新王朝有薛翎为后,是天下人之福。

不过薛翎虽然因为此举为自己和萧恪挣得了不少人心,不过也带来了一个新的烦恼,就是如何安置府里这些无法跟随他们一起去洛阳的下人。

虽说大将军府这些年一直厉行节俭,不断削减下人的数量,但毕竟是家大业大,府上需要打理的地方太多,丫鬟和家丁的数量加起来也有将近五六十号人,而他们其中的大部分都没办法安排跟着一起去洛阳,如何安置他们自然就成了一个让薛翎为之头痛的问题。

本来按照薛翎的想法,除了留下几个人看守下邳的旧宅外,剩下的人她会派人去官府消掉他们的奴籍,再给每个人发放一笔丰厚的遣散费,足够他们回老家购置宅子和田地,下半生足以衣食无忧。

可没想到这些下人不管是丫鬟还是家丁,一个个都争抢着要留下来看守旧宅,谁都不想去领那笔丰厚的遣散费。

用他们的话来说,夫人为人宽仁,处事公正,对他们这些下人更是好得没话说,能够伺候这样的主人是上辈子积来的福分,这是拿多少宅子和田地都换不来的,他们怎么可能舍得离开大将军府呢?

最终眼看实在是没有愿意离开大将军府,薛翎也不忍强行逼迫他们,便要他们暂时都留守下邳旧宅,待将来朝中官员和他们的家眷基本都回到洛阳之后,再安排车马接他们去洛阳。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府里的下人更是对薛翎这个主母感恩戴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