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什么劫?(2 / 2)

大妹姚萍帮着解释:“早上那么多的好东西,我看到奶奶藏起来很多,凭什么都给大海他们吃?有那么多呢,我就悄悄拿了些出来……”

小瓦缸可不小,深度快到大弟膝盖了,口径也跟脸盆差不多大。

姚倩:“是你一个人干的?”

这次大弟和二妹也纷纷举手:“大姐,还有我!”

从弟妹口中,姚倩知道了来龙去脉。

姚老太太的东西平时都是上锁的,几个孩子有想法,也没办法实施。

可早上姚老太太心里高兴,藏了一大瓢东西后,转身又想起什么事情,这才让大弟和两个妹妹有机会干下大事!

姚老太太一直偏心,可姚倩还是担心弟妹们:“这片黄泥地都没人敢过来,你们几个胆子真是太大了。要是出事,可怎么办?”

姚萍连忙解释:“大姐,我早就想这么干了。这些岩石板又大又结实,最里边这块石板,等我们离开了,就搬到一边去,别人就算看到了,也走不到这里来。”

阿宗也说:“姐,这海里的海产真多,我们是孩子,捡的少没人管。我没事多来几趟,捡的就多了。你去舅舅家,带些给外公外婆他们吃。”

姚倩脸上高兴,心里却忍不住难过:因为苏小舅的关系,苏外公和苏外婆也都跟着受了影响。

他们苏家人拿着粮本去镇上买粮,粮站有人跟小舅不对付,便故意使坏,专门给那些碎米陈粮,有的甚至还混了沙子!

渔业大队跟城市里吃供应粮的一样,也是家家户户有一个粮本,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家里的人口和粮食定量。

这粮本每年审定一次。

自从苏小舅被立了反面典型,苏家人去粮站买口粮,就很难买到正常的粮食。

原本十斤的粮食里,还掺了一斤的假!

上一世,姚倩因为容貌很少出门,也不知道弟妹们是不是也这么做过。

不过,这一次,她跟着弟妹们一起干大事了!

姚倩想到这里,忍不住抿嘴微笑,现在的日子比上一世好太多了。

她休息的差不多了,便准备继续赶路。

她拎了拎尼龙网,还是有点勒手,看着四周的青草,便扯了一些青草,编成了粗粗的把手,绑住尼龙网,这下好了,不勒手了。

今天早上,瓦罐里藏着的东西,是一些大竹蛏,花蛤,两条寸把长的狗腿鱼,还有几个小花蟹。

竹蛏花蛤带壳,都是压秤的鲜货。

几样食材加在一起,怎么也有个几斤重。

大弟跟她说过,瓦罐就这么大,及时清空,他还能及时捡了存进去,要是留着,反倒容易便宜了路过的小动物。

前面不远也就到外公家了。

说起来,苏家大队姓苏的多,姚家大队姓姚的多。

两个大队也挨在一起,外地人来了,总以为两个大队是一个,其实并不是。

这苏家大队,还要分三个队,一个是种地的农业队,住在村落西边,在西岭后边是一大片地;一个是专门晒盐的盐队,最后一个就跟姚家大队一样,是专门出海捕鱼的渔业队。

老苏家住在村子西南边,当年家里有地也有船,钱财主动捐献以后,除了得到中农的成分,还得到两个铁饭碗,也把家里人口都划到了渔业队。

苏小舅家的大表哥,十六岁那年,先是顶了爷爷的班,去了公社学校当老师。

后来又是苏外公做主,让大表哥跟人换了县城邮电局的工作。

当时换这个工作,苏家还贴了钱,毕竟一个在乡下公社,一个在县里。

至于换工作的原因,苏外公和苏小舅一问三摇头,什么都不肯说。

苏外婆和小舅妈,就在家里织鱼网挣工分。

苏小舅在粮站的工作没了,家里光景自然差了很多。

大表哥原本在请媒人谈亲事,现在苏家人每每都躲着媒人走!

为啥?

很多人以为苏家落难了,原本够不着苏家大表哥的人家,便想着:是不是有机会捡个大漏?至少这孩子还有个邮电局的铁饭碗呐!

姚倩心里想着这些事,也走到了苏外公家门口。

大门虚掩着,院子里有人在说话。

她喊了一声:“外婆,小舅妈!”

里面走有人迎过来,是小舅妈:“倩丫头,快进来,你怎么又提着东西来了?家里还能吃饱饭,你这孩子真是……”

姚倩拿出那个干饼子:“小舅妈,我带了干粮来,跟你们一起吃!”

苏外公须发皆白,拄着拐杖,从屋里走出来。

姚倩快步上前去扶:“外公!”

苏外公摸着胡子,点头:“嗯,终于过去了!”

姚倩有点莫名其妙,什么过去了?

苏小舅从东边耳房里走出来,也说了句没头没尾的话:“爹,您瞧着,这丫头的劫,是真过去了?”

姚倩心下一凛,难道外公和小舅说的,是她前两天差点被开水烫伤的事?她躲过去,算是躲过一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