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最后的胜利,战争落幕,秦始皇对朱翊钧的批判(2 / 2)

刘綎得意洋洋。

“那你还不快去!”

【刘綎将城里的朝鲜人全部杀光后,又派兵去搜罗附近山谷、村落之中避难的朝鲜人,统统砍下首级,凑齐了两千多颗,然后以金字大书“西路大捷”向邢阶报功。】

【随后,东路军麻贵也一路装模作样地“追击”到了釜山城外,一路上斩杀了三十多名因为伤势等原因脱离了大部队的倭军落单士兵。】

【但麻贵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做人的基本道德,并没有像刘綎一样作出杀良冒功的事情。】

【好在很快倭军就撤离了釜山,麻贵顺势占领釜山,便向邢阶报捷,也算是得了大功一件。】

【至于中路的董一元,由于在泗川之战中被岛津义弘打破了胆子,直到岛津义弘大部队已经撤离泗川回到釜山,甚至都开始从海上去支援小西行长了,董一元才磨磨蹭蹭地占领了泗川,向邢阶和朝廷报捷。】

【大明水军方面,在取得露梁海战之后,陈璘又扬帆南下,围攻南海岛上的数千倭军,并将其全部歼灭。】

【南海岛距离倭国领土对马岛并不算远,对马岛的岛主宗义智听说南海岛被攻克的消息,吓得带上老婆孩子连夜跑去了倭国京都躲避,直到半年后见明军确实撤军了才敢返回对马岛。】

【但陈璘攻克南海岛后,就接到了邢阶要求撤军回国的命令。】

【万历二十七年正月,完全收复了朝鲜被侵占所有领土、岛屿的明军,正式撤军回国。】

【这场持续了五年多的战争至此正式结束。】

金幕中,朝鲜国王李昖带着上万军民,依依送别邢阶、万世德等两位大明高官。

等明军离开后,一名大臣非常不高兴地开口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王,明军这些年在咱们境内也劫掠了不少女子,杀了不少平民冒功,您难道就不能说他们两句吗?”

李昖沉默片刻,缓缓摇头。

“没有大明皇帝陛下的倾力支援,予早已经是亡国之君了。”

“予自然知道麻贵、刘綎等人是混账之徒,邢阶、万世德更是只会欺上瞒下的废物东西,也知道大明这个王朝已经烂透了,没救了,早就不是明成祖,甚至张居正在时的样子了。”

“但大明的恩德,予永世难忘。”

“哪一家朝廷之中没有几个烂人,没有一点贪官污吏?”

说完,李昖拍了拍身边一个年幼王子的脑袋,轻声道:

“孩子,你要记住,朝鲜的国运是大明给的。”

“将来,无论任何情况,只要大明不亡,朝鲜永远不忘大明,永远奉大明为宗主!”

王子一脸懵懂,但还是非常清脆地回答。

“父亲,孩儿知道了!”

【对倭国而言,这一次的朝鲜战争,同样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西一派的领袖丰臣秀吉因此次战争,操劳过度而死。】

【丰臣秀吉死后,原本占据倭国政坛优势的关西派迅速分裂,五大老中的毛利辉元因为议和不成接连作战导致损失惨重而埋怨加藤清正,加藤清正又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小西行长身上。】

【随着这三名关西派重臣之间的相互攻讦,丰臣秀吉的心腹们随之分裂成了文吏派和武功派,德川家康借机取得了武功派的支持,最终在关原之战中一举覆灭了文吏派,诛杀了丰臣秀吉的诸多后人,丰臣家族由此彻底离开了倭国的历史舞台。】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研究,倭国在两阶段的进攻中先后出动了总计超过二十五万兵马,最终阵亡人数为五万三千六百七十九人,受伤者无法统计。】(注:该数字出自《日本史》。)

【其中,损失最惨重的为小西行长所部。从第一次出兵前的一万八千七百人,到最终撤军时仅剩六千六百二十六人。】

【明军方面,并无正式的伤亡数字统计,但从诸多记载中,依旧可以管中窥豹。】

旁白到这里,画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名字,他们都是来自于历次战役中大明阵亡的高级将官。

第一次平壤之战:参将戴朝弁,游击将军史儒,千总张国忠,马世隆。

碧蹄馆之战:指挥使李有升。

南原之战:中军将李新芳,千总蒋表、毛承先。

第一次蔚山战役:千总周道继、麻来、李洞宾、郭安民、王子和、钱应泰,遵化营千总杨某某(名字不详),哨总汤文瓒,真定营中军将张应元、陈观策,大同游击将军杨万金。

沙斤驿之战:副总兵李宁。

泗川之战:游击将军卢得功,中军将徐世卿。

露梁海战:副总兵邓子龙。

以及,一万到两万名其余阵亡在朝鲜的大明将士。

这一刻,历朝历代所有时间线中一片安静。

历朝历代的君臣们,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注视着眼前这一个个为了抗倭而逝去的名字。

等最后一行字消逝,新的字幕开始浮现。

【纵观数年朝鲜战争,明军虽然在很多次战役中打得虎头蛇尾甚至反胜为败,但考虑到倭军绝大部分时间都两倍甚至三、四倍于明军,最终明军也实现了目标将倭军完全驱逐出朝鲜半岛。】

【故而,这一场大战中,可以认定明、朝联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这场战争,同样也对大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虽然朱翊钧抽调了全国主力,但在朝鲜阵亡的绝大部分将士都来自于最勇猛善战的辽东军。】

【辽东军在此次持续了数年的大战中元气大伤,再也无法维持大明对辽东女真、鞑靼诸部的武力压制。】

【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也借助这几年的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并击溃了海西女真主力,奠定了统一女真三部的基础,也埋下了大清逐渐强盛,最终取代大明的伏笔。】

【此外,由于朝鲜之战旷日持久,朱翊钧派出太监充任矿税监,在各地征收矿税,横征暴敛,引起了全国上下从百姓到士大夫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大明文官集团也因在朝鲜战争和矿税中的激烈斗争、相互攻讦而分崩离析,各种党派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启了被许多人认定为大明亡国根源的“群党相争”序幕。】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也不由感慨。

【未来发生的事情,此时的朱翊钧还并不知情,他还在为了两份奏折而烦恼。】

此时的朱翊钧面前摆放着两份奏折,都来自他派往朝鲜前线的监察官员,分别是东征赞画主事丁应泰和左给事中徐观澜。

在这两份奏折之中,两名官员如实披露了明军四路南下,一路吃瘪两路战败,用重金贿赂倭军媾和还杀良冒功,只有水师连续奋战最终得胜的所有事实。

两名官员认为,内阁首辅赵志皋和监军王士琦联合欺瞒朝廷,报喜不报忧,辜负了皇帝对他们的信任,应当免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两名官员还对经略邢阶、经理万世德、中路军提督董一元、西路军提督刘綎提出了严厉批评,要求将这四人问罪下狱。

对东路军提督麻贵,两名官员要求朝廷对其进行训斥,着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至于水师提督陈璘,两名官员认为作战勇猛有功,应当重赏,作为国家典范。

朱翊钧沉吟良久,有些头疼地摸了摸太阳穴,缓缓道:

“朕该怎么办呢?”

“嗯,来人啊,传内阁大学士们觐见!”

看到这里,扶苏也是拍案而起。

“好,早就应该惩治邢阶、万世德、董一元和刘綎这些混账东西了!”

秦始皇闻言,表情颇为平淡。

“扶苏啊,你似乎觉得是这些人的问题?”

扶苏有些疑惑。

“父皇难道觉得不是?”

但马上,扶苏就回过神来。

自家父皇这么说话的时候,通常代表着,后面还有扶苏看不到的内幕。

扶苏突然灵光一闪。

“父皇的意思是,朱翊钧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秦始皇呵呵一笑,淡然道:

“那是自然。邢阶、万世德、董一元、刘綎等人固然都是混账,甚至包括之前的杨镐也是无能之辈。”

“但问题是,这些无能之辈,为什么能占据高位,成为大明在抗倭战争中的指挥官和主帅呢?”

“作为皇帝,朱翊钧本该将最能打胜仗的将领放在主帅和指挥官的位置上,结果呢?”

“他安排的都是一群废物。”

“若不是第一阶段有李如松,第二阶段还有陈璘为他挽回了一点颜面,若不是大明将士足够英勇足够精锐,这场战争啊,说不定还真会被倭国打进辽东乃至大明京师呢。”

扶苏闻言,表情渐渐变得严肃了起来,认真点头。

突然,扶苏想起了什么,开口道:

“父皇当年用王翦去打楚国,莫非……”

秦始皇嗯了一声,淡淡道:

“朕第一次攻打楚国的时候就知道用王翦必然能灭楚国,但朕为何用李信?”

“朕就是希望,能扶持李信,凭借灭楚的战争和王翦、王贲父子分庭抗礼。”

扶苏沉声道:

“但李信输了。”

秦始皇嗯了一声。

“李信之败,并非单纯的战场之败。”

扶苏会意点头。

当时的大秦丞相是昌平君,此人乃是出自楚国王族熊氏。

在李信连战连捷的时候,原本负责坐镇后方给李信提供后勤支援的昌平君突然造反,失去后援的李信不得不绕路撤退,被项燕疯狂追击而败北。

秦始皇继续道:

“但败了就是败了,朕依旧信任李信,却不会再给他灭楚主将的机会。”

“朕也不会给楚国第二次机会取胜,所以朕请王翦出马,更给了王翦六十万大军的倾国之师,冒着王翦功高震主反噬大秦的风险!”

“因为朕很清楚,一个皇帝若是失败一次,情有可原;但失败两次,那就是蠢材中的蠢材!”

一旁的王离听着秦始皇这番话,怎么听怎么感觉古怪。

王翦可是王离的亲爷爷!

扶苏呼出一口气,道:

“所以父皇觉得朱翊钧的问题就是,两次主帅都用不对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