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岳飞的遭遇,刘秀感同身受,少年兀术痛失亲人(1 / 2)

这宋国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岳飞的顶头上司王彦!

面对王彦的喝斥,岳飞表情顿时变得尴尬。

“王将军,你怎么来了?”

王彦冷冷地开口道:

“我怎么不来?”

“你岳飞是一个没脑子的东西,但本将军可不会坐视大宋两千热血男儿跟着你去送死!”

王彦在得知岳飞擅自率部离开营地出战的消息之后,先是暴跳如雷破口大骂了一番,但紧接着就立刻集结了营地之中剩余的五千多兵马,追着岳飞的踪迹而来。

当王彦抵达的时候,岳飞刚好不敌金国主力,撤离了战场。

跟上来的王彦撞上了追击的金军,莫名其妙地打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

由于双方都无心恋战,短暂打了一通之后就各自撤退。

撤退之后的王彦四处寻找岳飞所部的踪迹,好不容易打听到了岳飞正在进攻新乡县城,于是又急急忙忙地趁夜赶了过来。

当王彦即将抵达的时候,正好撞上了中伏从新乡县城撤退的金军。

王彦虽然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但看到这种情况肯定是不会错过痛打落水狗机会的。

于是便有了刚刚的那副情形。

岳飞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看到王彦带着麾下兵马在黑夜中抵达此地,心中自然也有所猜测,明白了七七八八。

他低下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道:

“是末将错怪王将军了。”

若是王彦当真胆小畏战,那他就不可能会在此时此刻出现于此地。

王彦深吸一口气,冷冷地开口道:

“先回新乡县城休整,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吧。”

翌日清晨。

王彦坐在县衙中原本属于县令的那个位置,对着岳飞破口大骂。

“你知不知道你擅自出击会害死你所有部下?”

“若是大宋所有将军都像你一样肆意妄为不听命令,那大宋还怎么和金国对抗?”

“老子手下总共就七千人,你要老子带着这点人马去和金国主力决战?”

“你岳飞想死就给老子去死,但别害了老子和这七千热血男儿的性命!”

岳飞满脸羞惭,坐立不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王彦正打算再说些什么,一名宋军军官突然冲了进来,表情凝重地开口道:

“不好了将军,城外来了大批金军!”

“什么?”王彦猛然站了起来。

“快,去看看!”

镜头一转,在新乡县城之外,浩浩荡荡的金军犹如潮水般,从东南方向涌来。

岳飞站在王彦身后注视着这一幕,脸上不由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这么多人?”

此刻单单是视线之中的金军,数量至少就在一万以上!

又有斥候急速传来情报。

“城东发现另外一支金军,数量在五千左右。”

“将军,城北有大约七千金军正在赶来!”

岳飞听得头皮发麻。

三路金军加起来,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人!

这金国人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一下子这么多?

他们的行动速度怎么这么快?

王彦深吸一口气,目光闪烁,心中急速思考对策。

片刻后,他下定决心,沉声开口道:

“一定是金军主力前来围剿我们了,我们不能死守县城,不然就是坐以待毙。”

“立刻传令下去,全军撤退,用最快的速度躲回太行山中!”

到了这种时候,岳飞自然也不会再去违抗王彦的军令。

七千多宋军急急忙忙地撤离了新乡县城,朝着西边视线尽头的太行山脉而去。

只要进入了群山之中,金军的数量优势就会被极大地削弱。

宋军驻扎在太行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那里足够熟悉,能拥有地理优势。

到那时,宋军不但足以自保,甚至还有希望对金军发动反击!

然而,宋军才刚刚出城没有多久,地面就开始传来震动。

岳飞抬头朝着震动传来的方向看去,瞳孔顿时一缩。

一支数量惊人的金军骑兵,犹如黑色潮水,从南方急速蔓延而至。

在金军的最前方,是数百名高头大马,浑身上下披挂黑色重甲,就连脸上都戴着铁制面具的重骑兵。

“铁浮屠!”

岳飞身边,王贵失声开口,满脸震撼。

铁浮屠,金军最强悍的重甲骑兵力量,是真正的王牌部队。

即便是之前宗泽一路南进几乎迫近到汴京城外,也没有见过铁浮屠的踪影。

但今天,铁浮屠却出现在了这里,出现在了小小的新乡县城之外!

怎么会这样?

岳飞心中充满了震惊和不敢置信。

但铁浮屠可不会等人。

他们以极快的速度狂飙而至,冲入了正在撤退的宋军之中。

瞬间,血肉飞溅。

宋军的惨叫声不绝于耳。

铁浮屠所到之处,宋军完全无法抵抗,被硬生生地踏出了一条死亡之路,从中间切成了两段。

大队的金军骑兵随后而至,对着陷入混乱的宋军展开了无情杀戮。

不多时,另外三路金军也从新乡县城方向追了过来,将宋军团团包围。

一场极为惨烈的剿杀,就在此地上演。

“逃,快逃!”

“不要管我们,跑啊,能跑一个是一个!”

宋军已经彻底崩溃了,再无任何抵抗之力。

岳飞带着王贵刘庆等人,拼尽浑身解数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头也不回地没入了太行山脉郁郁葱葱的密林之中。

在他们的身后,无数宋军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战场上。

金军的欢呼声,惊天动地。

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及少年兀术出现在镜头之中。

完颜宗望看着遍地的宋军尸体,脸上并无多少笑意,反而微微皱眉。

“就这点宋军啊,啧。”

“还以为最起码也得有两三万人呢。”

“哼,白费我出动了铁浮屠。”

完颜宗翰脸上也有些疑惑。

“这支宋军看起来不过七八千人,是谁给他们的勇气来堵截我们的?”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麾下的金军主力可是足足有十万人之多!

看着面前几千宋军尸体,两名金军主将都陷入了疑惑之中。

兀术心中一动,开口道:

“会不会是这支宋军的主将比较热血,知道他的皇帝陛下被我们押送,所以就不管不顾地冲上来了?”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翰闻言不由哑然,但又觉得这似乎就是最合理的解释了。

完颜宗望呼出一口气,缓缓道:

“宋国人绝大部分都是赵构那种胆小如鼠的废物,不过这么多宋人里出一两个敢打敢拼的倒也不奇怪。”

完颜宗翰笑呵呵地开口道:

“这其实是好事。像之前的宗泽不就被我们打残了?现在我们又歼灭了这支不明来路的宋军。”

“宋国之中有胆识的人终究是少数,我们杀得越多,他们的抵抗就会越弱。”

完颜宗望闻言也露出笑容,道:

“好了,既然事情都已经结束,那咱们就继续北上吧。”

金军大队主力很快离开了战场,只留下数千具宋军的尸体,静静地躺在这片大地之上。

【卫州新乡之战,并非岳飞从军以来遭遇的第一场失败,但却是他记忆中最惨痛的失败。】

【这一战中,岳飞因为个人的冲动轻敌冒进,虽然连续击败两支金军,却引来了金军主力的围剿,导致卫州境内驻扎的八千宋军全军覆没。】

【此战中,岳飞和王彦两位抗金名将都得以逃出生天,但也因此而埋下了两人长久不合的伏笔。】

【岳飞后来虽登门亲自向王彦请罪,但王彦心痛八千将士之死,终究无法原谅岳飞。】

【于是岳飞只能离开河北,选择渡河南下,去开封投奔他在卫南之战中的老大帅,时任开封府尹的宗泽。】

看到这里,大秦世界之中,秦始皇摇了摇头。

“这个岳飞,还是太年轻了。”

扶苏也点头道:

“是啊是啊,不遵守军令擅自出战,还导致了一场败局,若是在大秦的话应该已经人头落地了。”

以法家思想治国的大秦,对这方面是特别看重的。

不听军令,那绝对不行!

秦始皇笑了笑,悠然开口。

“朕觉得,大宋才是最需要法家思想治国的。”

“这些士大夫还是太过散漫了,只会养出骄惰,根本就没有办法让一个国家保持强盛。”

“嗯……看了这么多部视频,也就只有大唐和大汉比较能入朕的眼。”

“哦,大明也还不错。”

扶苏心中一动。

这三个王朝,不就是千古四帝之中其他三位所在的王朝吗?

果然,王朝和皇帝之间也是可以相互影响的。

一个奋发有为的王朝才能诞生千古大帝级别的明君,而千古大帝们又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王朝气质,变得更加强悍。

至于大秦,呃……

由于历史上大秦仅仅持续了两代就灭亡了,秦始皇应该是唯一一个没有办法探究怎么影响自家王朝的千古大帝。

嗯,好在有了金幕的帮助,大秦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二世而亡了。

大秦未来的精神面貌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怎么样被后世史书所记载呢?

扶苏抬头看天,悠然神往。

西汉世界之中,汉武帝哈哈地笑了起来。

“这个岳飞,倒是真有点意思。”

说话间,汉武帝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霍去病。

站在汉武帝身后的金日磾若有所思。

或许,汉武帝在岳飞的身上看到了霍去病的影子。

霍去病第一次跟随卫青出征,本来获得的任务是带着八百骑兵在大军附近进行警戒和侦查。

结果霍去病抓了几个俘虏,探明了匈奴大营所在方向,然后就直接带着八百骑兵去端了匈奴人的老巢。

这一战确实是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也确实打出了霍去病冠军侯的威名。

但仔细一想就会发现,霍去病这其实就是擅自出击,不听军命。

你一个警戒斥候部队,居然不警戒不侦查,反而跑去对敌军发动进攻。

这要是扑了个空,匈奴人主力刚好又从霍去病负责的这个方向来袭击汉军主力,那汉军主力恐怕就要吃到一场大败仗了。

故而卫青看到凯旋而归的霍去病时,一方面是如释重负之后的开心,另外一方面也狠狠地把霍去病给收拾了一顿。

不过霍去病和岳飞还是有两个很大的不同点。

首先,就是霍去病打赢了!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只看结果,过程并没有那么被重视。

都凯旋而归了,谁还会去苛责这位少年有为的霍将军呢?

其次,霍去病上面有人。

霍去病的大姨卫子夫可是大汉皇后,表哥刘据是大汉太子,大姨父刘彻更是大汉皇帝!

刘彻看到这个十八岁的侄子如此争气,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去追究霍去病擅自出战的责任?

最后,两人相处的时代不同。

霍去病所在的时代,是一个三代皇帝(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憋了几十年的劲准备向匈奴复仇的王朝。

而岳飞所在的时代,是一个三代昏君(宋徽宗、宋钦宗、赵构)随意败家,政治混乱,军备废弛的王朝。

两个王朝之间天然就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是全方位的,是涉及到士兵、装备、民心等等各个角落的。

而且,金国同样也是比匈奴要更加强大的王朝。

金日磾暗暗点头。

从这个角度来说,岳飞虽然失败,但也并非全都是他个人的错。

整个大宋,其实都是要为这场靖康之变负责,并吞下失败苦果的。

金日磾不由想起一句话。

英雄,乃顺应时势而生!

霍去病便是如此。

岳飞……

也不知道大宋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如何。

希望岳飞能越来越好吧。

等等,我为什么要这么支持岳飞?

金日磾心中先是疑惑,随后又展开眉头。

或许是因为,我已经真正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大汉人,一个华夏文明的子孙了吧。

东汉世界中,坐在皇位上的刘秀看着岳飞萧瑟南下的背影,感慨万千。

“这个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啊。”

太子刘庄坐在一旁,颇有些好奇。

“父皇似乎并不怎么想怪罪岳飞的擅自出战?”

刘秀哈哈一笑,道:

“人嘛,有点性格脾气很正常,朕早就习惯了。”

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一点都不缺少不听命令擅自行事的刺头。

大名鼎鼎的吴汉,当年刘秀讨平关中,留吴汉镇守关中防备陇西的隗嚣,并叮嘱他:

“关中现在缺少粮食,如果继续集结大军只会让士卒缺粮逃亡。你应该将大部分士兵遣散回家种地,留少量精兵抵挡隗嚣便是。”

吴汉口头上答应,等刘秀走了之后却没有裁撤一兵一卒。

结果事情就如刘秀预测的一般,汉军大量逃亡,隗嚣来袭,吴汉最终战败。

后来,在征讨成都战役中,吴汉也不听刘秀的建议,一度被谢丰击败。

攻克成都之后,吴汉为了泄愤又把公孙述和延岑族灭,还对成都进行屠城。

此举完全违背了刘秀以仁德定天下的方针,气得刘秀发诏书大骂吴汉和副将刘尚两人,违背了“吊民伐罪”的宗旨。

但即便如此,吴汉依旧以功臣的身份安享晚年,刘秀还在吴汉病危时亲自前往探望,突出一个君臣和谐。

除了吴汉之外,眼下就在场的邓禹也值得一说。

当年邓禹受刘秀之命从河东郡渡河,进入关中地带,准备消灭盘踞关中的赤眉军。

刘秀派人传旨给邓禹,告诉邓禹赤眉军在关中荼毒无数,百姓无不翘首以盼大汉兵马到来,让邓禹直取长安,必定得胜。

但邓禹不听。

邓禹觉得现在去长安和赤眉军硬碰硬,并没有获胜的把握,于是他转头北上,把上郡那一带的陕北地区都打下来。

结果邓禹在前面打仗呢,他留在后面防守退路的冯愔居然造反了。

邓禹无奈之下,又派人回来禀报刘秀求助。

刘秀利用反间计,收买黄防除掉了冯愔,总算是让邓禹重新有了后路。

然后邓禹这才领兵南下,去关中和赤眉军大战。

结果,屡战屡败!

刘秀看不下去了,派人去诏告邓禹,说赤眉军几乎要把关中都吃光了,你赶紧带兵撤回来就行。

只要你一撤军,本来就饿肚子的赤眉军没了外敌,朕随随便便拿一根木棍当武器都能打败赤眉军。

然而,邓禹还是不听!

邓禹也是要脸的,之前冯愔的背叛就已经够丢脸了,他也想挣回面子啊。

于是邓禹继续和赤眉军决战。

赤眉军这边的口号很简单,现在关中没粮了,打赢了汉军还可以抢夺汉军的粮食,你们看着办。

于是饿红眼的赤眉军直接狂暴,在决战中把邓禹还有前来支援的另外一位东汉大将冯异一起打了个稀碎。

这一战邓禹可说是惨败,当他逃回宜阳的时候,身边只剩下二十四名亲卫。

一次征讨关中,两次抗命,附赠一场超级惨败。

换做别的皇帝,邓禹怎么也得死上三次了吧?

就算不死,今后也不可能再让你领兵,成为大汉的核心层了吧?

但刘秀就不一样了。

邓禹现在还好端端地坐在这里,还是东汉最核心的重臣,足以说明一切。

所以刘秀说“习惯了”,那是一点都没说错。

刘秀感慨道:

“失败其实真没有什么,世人都说朕有天命在身,金幕还打趣说朕是什么位面之子。”

“呵呵,谁家的位面之子刚刚起兵就死了二哥和两个亲姊妹,然后又死了亲大哥,再被百倍于己新朝军队包围在昆阳?”

“朕从来都不是什么位面之子,朕只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挣扎求活,最后磨炼出来,守得云开见月明罢了。”

说到这里,刘秀看着金幕中黯然南下的岳飞,平静道:

“岳飞的心情,朕懂。”

“他没经历过的失败,朕,经历过。”

“失败,是每一个英雄豪杰成功路上必须要迈过的门槛。”

“岳飞忠心报国,是大宋这个时代少有的热血华夏男人,朕希望他能迈过这道门槛。”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南下投奔老上司的岳飞并不知道,宗泽此刻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随着李纲的罢相,宗泽面临着来自黄潜善、汪伯彦等主和派政敌的巨大压力。】

镜头转到了开封府衙之中。

宗泽坐在大堂上,紧张地处理着政务。

在来到这座被金人荼毒了几个月,死亡了几十万军民的都城就任之后,宗泽就紧张地投入了各项工作之中。

赈济难民,征召军队,重建城池……

各种工作千头万绪,许多都需要他这个开封府尹亲自拍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