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赵构秦桧绝配组合登场,赵匡胤气到破防,沙俄怂了?(1 / 2)

翌日,赵构就在宫中接见了秦桧。

秦桧出现在镜头中时,形象改变不小。

之前在完颜挞懒的面前,秦桧属于那种小心翼翼的奴才形象。

如今在赵构面前,秦桧腰杆挺得笔直,看起来颇为端正大气,分外有一种中年儒士的潇洒味道。

整个人的气质可谓脱胎换骨。

“罪臣秦桧,见过大宋皇帝陛下!”

秦桧一看到赵构就立刻下跪请罪。

这下子,赵构的心中顿时舒坦许多。

秦桧曾经是赵构皇兄宋钦宗时期的御史中丞,属于当时一只脚已经迈入宰相门槛的高官。

和秦桧比起来,赵构那几个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吕颐浩乃至范宗尹,都属于是弟弟。

秦桧作为宋钦宗时期的重臣,愿意承认赵构这个皇帝,对赵构而言绝对是一个加分项。

赵构可以不在意丢失领土,可以屈辱求和,但在自己皇位正统性这方面是绝对在意的。

秦桧这一跪,正好跪在赵构的期待上。

赵构露出笑容,对着秦桧道:

“秦桧,听说你是从金国之中逃亡归来?”

秦桧忙道:

“正是如此,陛下。”

秦桧接着就给赵构说了自己是如何巧妙诛杀了金人监视他的士兵,从燕云十六州一路逃亡,在路上各种隐藏踪迹,最终得以回归大宋。

赵构听得半信半疑。

不,应该是九成怀疑,只有一成相信。

从燕云十六州到大宋,途中几乎一大半都是金人控制的地盘。

秦桧作为一个不通武艺的纯粹文官,竟然能带着妻儿安然无恙地通过这么多地方?

而且据说秦桧回来的时候还带着好几辆马车,车里装着不少财宝……

这一路上各种抗金义军,金国官府以及金国南征军队,他怎么带着一个车队躲过去的?

赵构怀疑,秦桧所言十有八九是假的。

作为皇帝,赵构明确得知,在楚州城破之前,曾经有一封自称是秦桧手书的劝降书送入城中。

如果是从楚州南下,距离宋金对峙的前线就非常近了。

楚州现在被完颜挞懒所占据,既然秦桧是从楚州而来,那肯定得到了完颜挞懒的许可,一路安全抵达大宋控制区就理所当然。

这应该就是整个事情的真相,秦桧说的只不过是借口……

赵构沉吟片刻,决定不揭穿此事。

在赵构看来,无论秦桧之前是否投降金人,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秦桧能不能在赵构希望的议和之事上做出贡献!

宋军的确接连取得了比如黄天荡之战、大散关之战的胜利,但赵构被兀术追到海上待了几个月,他对金人的恐惧也到了一个新的极点。

赵构是完全不想再和金人开战,不,应该说是不想再被金人追着屁股到处逃跑了。

只要能议和,一切都好说,一切都能既往不咎!

赵构心中有了定计,对着秦桧开口道:

“你对如今的天下局势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秦桧闻言,忙正色道:

“陛下,臣在贼营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了,对金国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恕臣直言,眼下的大宋暂时难以战胜金国,不如先行想办法跟金国议和,再徐图发展,将来再看情况决定对金国的政策,才是上策!”

“当年汉高祖在白登面对匈奴时也同样忍让,汉武帝不也能一雪前耻吗?”

“臣以为,鲁莽应战只能葬送大宋,只有暂时委曲求全,才能保住大宋。”

“将来大宋后代必然会称颂陛下此刻跟金国和谈的圣明之举。”

听着秦桧的话,赵构的眉头明显舒展开来。

这些话,完全和赵构脑海之中的想法一模一样!

赵构不动声色,对着秦桧道:

“你继续说下去。”

秦桧在完颜挞懒手下当了几年的奴才,每日里都活在随时被完颜挞懒处死的恐惧中,对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之道修炼得炉火纯青。

别看赵构在这里故作镇定,秦桧却早就已经看穿了赵构心中的欢喜,知道刚刚那波言辞是完全命中了赵构的心中最瘙痒的地方。

秦桧立刻继续开口道:

“臣觉得,议和最大的关键点就是要承认现状。北人归北,南人归南。”

“若是大宋不愿意承认现状的话,和金国的战争必然永无休止。”

赵构心中又是一动。

所谓的“北人归北,南人归南”,说白了不就是大宋将眼下被金国侵占的领土全部割让给金国么?

但这也正是赵构的想法!

对赵构来说,他并不介意自己的江山是不是完整的大宋江山。

半壁江山又如何?

只要自己是皇帝,这半壁江山也足够自己享受了。

赵构嘴角勾起,对着秦桧道:

“秦卿家,你继续说。”

秦桧通过称呼的变化,更加直观地察觉到了赵构心中想法,于是就继续开口道:

“在臣看来,如今金国的诸位将军之中,唯有完颜挞懒是最喜欢华夏文化,也是最能帮助两国讲和的。”

“完颜挞懒本身的官职是金国左路军监军,也算位高权重,对金国的朝堂大事有足够的影响力。”

“臣在金国的时候,也曾经和完颜挞懒有过一些交往,此人对大宋的敌意也不重。”

“若是陛下愿意亲自修书一封给完颜挞懒,并在书信中给出一些好处与他,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推动大宋和金国之间议和的。”

赵构闻言,心思又开始活泛起来。

秦桧刚刚说什么“完颜挞懒对大宋敌意不重”这种话,赵构是半个字也不相信的。

谁不知道完颜挞懒狂攻楚州,都已经把楚州弄成一座死城了?

但赵构心中更明白,完颜挞懒的确是损失惨重,无力再继续南下了。

而且秦桧和完颜挞懒的关系……

楚州的劝降信,再加上如今秦桧的力荐,赵构哪里还不明白其中关节?

赵构暗想:

“秦桧这家伙,应该就是完颜挞懒放回大宋,想要促成两国和谈的。”

“嗯,完颜挞懒既然打了败仗,在金国皇帝那边须是不好交代。”

“若是他促成了大宋和金国之间的和谈,那就是一份功劳,之前战败的事情自然也可以翻页了。”

赵构在想明白了完颜挞懒和秦桧的立场后,嘴角的笑容越发无法掩饰,笑着开口:

“秦爱卿啊,你说的实在是太对了。”

“朕是真的觉得,你就是上天派给大宋和朕的使者啊。”

“这样吧,朕等会就下旨任命你为礼部尚书,由你全权负责跟完颜挞懒以及金国方面的接触。”

“只要你能促成议和,你就是大宋的大功臣!”

赵构并不在意秦桧回归的真相,也不在意秦桧究竟和完颜挞懒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承诺。

只要秦桧、完颜挞懒两人能帮助赵构议和成功,赵构一点也不介意给他们好处。

况且,如果真能通过秦桧搭上完颜挞懒这条线,赵构就有办法通过完颜挞懒影响金国朝堂对大宋的开战决策,就更有希望避免接下来和金国的战争。

有这么多的好处在,区区一个礼部尚书算什么?

秦桧闻言,也是心中激动。

他是真没想到,自己这一次回归大宋竟然如此顺利。

竟然能在第一次面见赵构就将其说服,而且还获得了礼部尚书的官职!

秦桧赶忙跪下:

“臣多谢陛下恩典!”

赵构看着下跪的秦桧,表情不由古怪。

大宋对士大夫是非常优容的。

按照常理,这种时候秦桧并不需要下跪,只要长躬及地行礼即可。

要在见到正式册封官职旨意的时候,才是下跪的正确场合。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秦桧之前在金国,怕早就已经是跪习惯了,所以才忘记了大宋这边的礼节!

秦桧此时也回过神来,表情有些古怪。

赵构咳嗽一声,呵呵笑道:

“好了秦爱卿,起身吧。”

顿了顿,赵构又提起了另外一个他很关心的话题。

“对了,关于北边刚刚立国的伪齐,你有什么看法?”

所谓的伪齐,就是之前在金国朝廷之中讨论的,在中原建立的傀儡政权。

伪齐政权疆域

前几天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已经下令,正式册封原大宋济南知府刘豫作为“大齐国”的皇帝,作为大金国皇帝的“子皇帝”。

为了表示名正言顺,完颜宗翰等人甚至还强行逼迫俘虏的宋朝军民,弄了一出“万民拥戴”“空巷劝进”的闹剧。

在继伪楚之后,第二个由金国扶持的傀儡政权“伪齐”就这么闪亮登场了。

别看这个伪齐的皇帝刘豫之前还是大宋知府,他可是在登基诏书之中专门用了一大段来咒骂赵构,原文如下:

“……始者宋国罪余,赵氏余孽,家乏孝友,国无忠勤……”

“……忍视父兄,甘为俘虏……”

“……(大金)乃遣重兵,连年逃捕,始闻远窜,越在岛夷……”

这番话虽然通篇都没有脏字,但却把赵构这些年来的不忠不孝、懦弱无能、狼狈逃亡等关键场景展露得淋漓尽致。

刘豫作为伪齐皇帝之所以这么臭骂赵构,是因为刘豫非常明白伪齐政权的定位。

伪齐的存在,就是为了利用中原汉人的力量,消耗大宋仅剩的力量。

如果伪齐不能对大宋造成足够的损失,那这个政权就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了。

换言之,伪齐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和大宋势不两立!

秦桧对于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立刻正色开口道:

“陛下,这个伪齐咱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理会,更不需要承认。”

“咱们要做的就是和大金国议和,只要大金同意了议和,伪齐也没有反对的资格。”

“总之,只要无视伪齐,日后再看情况择机处理便是。”

赵构嗯了一声,对秦桧的这番回答非常满意。

赵构心中同样也是非常忌惮伪齐的。

伪齐虽然是一个傀儡政权不假,但也的确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汉人政权。

在赵构看来,金国毕竟是异族,无论到哪里都会被汉人所奋勇反抗。

可伪齐就不同了!

作为汉人政权,伪齐是有可能争取到大宋汉人军民投靠的。

对很多人来说,投靠异族建立的金国,会有很大的心理障碍。

可如果是投靠同为汉人建立的伪齐政权,这心理障碍就不存在了。

这对赵构而言,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要是天下汉人都投奔了伪齐,赵构这个大宋皇帝还怎么活?

赵构的确是愿意和金国议和,但绝对不可能承认伪齐。

若是秦桧敢劝赵构承认伪齐的话,那赵构心中对秦桧的信任就会立刻跌到谷底。

眼下,秦桧这个答案就非常完美。

搁置伪齐争议,就可以不触怒金国,不耽误和谈进程。

等和谈完成了,再想办法弄死这个伪齐便是。

金国毕竟也是大国,想来不会因此而毁约南下。

想到这里,赵构看着面前的秦桧,眼中满是欣赏的表情。

不错不错,这家伙有前途,能知道朕是怎么想的。

这几年,朕可从来没见过这么贴心的臣子啊。

赵构又和秦桧商谈了一番,秦桧各种回答圆满无缺,让赵构越来越满意。

于是在这次召见结束后的第二天,赵构就正式颁布旨意,任命秦桧作为礼部尚书,主持议和之事。

紧接着,赵构又将秦桧升为参知政事,成为副宰相的一员。

画面中,一名大宋使者正在宣读赵构册封秦桧为参知政事的旨意。

“……忠信行于异域,威名扬于虏庭。”

“……安社稷为悦,尝抗死以力陈;与鸟兽为群,卒奉身而旋返。”

“乃当代之苏武也!”

至此,秦桧正式成为了大宋宰相们的一员。

秦桧如此飞速提升,大家都知道他已经是皇帝赵构面前的大红人,自然有不少趋炎附势之徒纷纷前来投靠。

在用一段时间培植自己的势力之后,秦桧终于露出了隐藏在黑暗中的獠牙。

秦桧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除掉此时大宋的正宰相范宗尹,自己上位!

于是秦桧暗中指使礼部侍郎季陵上书弹劾范宗尹,说范宗尹当年曾经在张邦昌的“伪楚”政权之中任官,属于对大宋不忠不孝,不应该继续担当相位。

但范宗尹也不是一个每天只会照镜子的人,他也是当过宰相好几年的政坛老油条,手段和属下势力一样不缺。

在一番交锋之后,攻击范宗尹的季陵被免去了礼部侍郎的官职,秦桧的图谋遭到了挫败。

不过秦桧也没有完全失败。

经过此事,赵构心中对范宗尹的不满也悄然多了几分。

偏偏就在此时,范宗尹又做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

画面中,范宗尹和秦桧两人站在了赵构的面前。

范宗尹道:

“陛下,太上皇时期过于滥赏,导致许多官员品级过高,官职兼任极多。”

“如今大宋已经开始安定,新朝应当有新气象,当夺其多余官位,以节省朝廷俸禄支出,也可为新人开辟道路。”

赵构闻言不置可否,看了一眼旁边的秦桧。

秦桧忙高声道:

“陛下,范相公所言的确是精辟入里,让臣佩服。”

“臣以为,只要按照范相公的意思进行改革,国库一定能节省更多的收入,大宋也能腾出更多官职来封赏有功者,为陛下更好地招揽天下士人之心。”

在授意季陵弹劾范宗尹失败后,秦桧立刻意识到自己暂时还不是范宗尹的对手。

于是秦桧果断摇身一变,成为了范宗尹最忠实的狗腿子。

果然范宗尹在听到了秦桧这番话之后不由露出笑容,对着秦桧点了点头。

秦桧当初能顺利回到绍兴府觐见赵构,范宗尹这个宰相在其中也是发挥了不小作用的。

从这一点来说,范宗尹自认为是秦桧的恩人并不为过。

范宗尹甚至都没有识破季陵是秦桧党羽的事实,把秦桧视作忠诚心腹。

赵构看到范宗尹和秦桧都这么说,心中也有些意动。

两人说的这件事情,还真就是一件正事。

宋徽宗执政末期,国库因为奢靡享受而亏空,宋徽宗本人就开始大肆卖官。

宋徽宗手下的蔡京、童贯、梁师成等“六贼”也有样学样,各种卖官。

这就导致了大宋官职泛滥,甚至到了商人们也能买个小吏的职位,享受一波朝廷编制的地步。

有好事者曾经吐槽过,大宋过百万的总共有两种人,一种是每天无所事事的百万禁军,另外一种就是在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官吏。

由于靖康的突然爆发,再加上接下来几年赵构一直忙着逃命求和,也没心思关注这些破事。

眼下在各路战场上先后击败金军,议和的事情也已经有了眉目。

大宋朝廷这边也终于有精力来重整内政了。

大宋政权基本上已经被金军的这几次南征打得稀烂,各地的官员、溃兵、将领们许多都是表面上效忠大宋,实则自立山头,压根就不鸟朝廷,更不会给朝廷运送一兵一卒,一石粮食。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能继续下去的。

没有地方上的兵源和税赋,赵构怎么能当一个好好享受的皇帝?

于是赵构点头道:

“好,那此事就由两位卿家着手进行处理吧。”

秦桧忙道:

“陛下,臣最近忙着跟金国议和的事情,实在是分身乏术。”

“范相公能力卓越,乃是大宋的中流砥柱,此事陛下尽管交给范相公,必定能处理得妥妥当当。”

范宗尹一听,心中越发高兴了。

不愧是我老范的心腹,一点都不抢功。

这就很好嘛!

赵构闻言,倒也没察觉有什么不对,道:

“也对,议和毕竟是一件不能分心的大事,那两位爱卿就各自行事吧。”

秦桧回到了自己的府中,见到了妻子王氏。

王氏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女子,而是出身名门。

她的爷爷王珪曾经在宋神宗时出任过宰相,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秦桧之所以能安然无恙地抵达金国并成为完颜挞懒手下的奴才,王氏在其中也是出过一份力的。

怎么出力的?

嗯,一名弱女子在异国他乡当俘虏,还能提供给金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答案其实是非常明显的。

完颜挞懒对王氏也算是青眼相加,虽然王氏此时已经是三十来岁的半老徐娘,但一路在外征战也没少叫王氏进帅帐里“谈心”。

王氏这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对喜爱附庸风雅的完颜挞懒而言,是非常讨他欢心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