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此物就是诸葛孔明在七出岐山时,运粮所用的工具!(2 / 2)

但是起义后,拜宋濂为师,可是刻苦用功,一日不曾停歇的。

各代史书都看过。

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但看到的第一眼,就脱口而出。

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的朱元璋,一脸求证的转向女儿。

“是的!父皇!”

朱红摇也有些激动。

她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也震惊不已。

只存在于传说中,距今已有千年的古物,能够再制出来。

那一刻,他觉得他弟弟有鲁班之才!如果不走墨家这条路,简直是浪费天资,暴殄天物!

可是随后看到的其它发明。

又让她迟疑不已。

或许弟弟该选择另外的那条路。

拉回跑远的思绪。

心中充斥着满满的自豪感,她继续介绍道。

“此物就是诸葛孔明在七出岐山时,运粮所用的工具!”

殿中众人盯着这个稀罕物件,移不开目光。

朱元璋的目光也不自觉的又转向木牛流马,听她介绍起来。

“木牛流马,离地三尺、长四尺、高六寸,可在山地,小路行走,单人即可操作。日行三十里以上,单车运粮十二担!”

一担等于一百斤,也就是说一车能运送一千两百斤粮食!

朱元璋听得眸光熠熠生辉。

好东西呀!

要是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有此利器,解决中原到塞北超远距离的运粮消耗。

如果那时有此物,想来也能在和北元的作战中,多增几分胜算。

只听朱红摇继续道。

“按照十万兵马,一日所耗的粮草在两千担,用木牛流马可以减少人力物力,减少骡马数量!同样的十万兵马,一日所耗的粮食只有一千五百担!”

上面的陈述让没上过战场的人听到,不会觉得木牛流马有多厉害。

这会听到这组对比数据,连洛水和碧火都不禁对此物纷纷侧目!

“好!施理!现在就试试!”

朱元璋等不及,光听说,不验证,不是他的风格。

“是!”

施理答应一声,连忙叫过来一组护卫,又运来二十担粮食。

经过一轮操作。

亲眼目睹,果如女儿所言,甚至运粮还可以更多些之后。

朱元璋不禁开怀大笑!

“哈哈哈!红摇这宝物好!咱喜欢!你想要什么奖励?”

一高兴,这句话就脱口而出。

忽然想到,女儿此时肯定最想的就是,将他弟弟放出来。

虽然能确定女儿不会提此过分的要求,但是还是接着补充道。

“咱记得你还没有封号吧!这样,咱提前赐你封号如何?”

“父皇,女儿......”

朱红摇想要说的话,被老朱不着痕迹的打断。

“咱早就思量好了!你从小身体不好,所以封号里面一定有要一个康字!你出生在应天府,取‘应康’或是‘京康’都不合适!

就单取一个‘南’字吧!

南康公主!

你明白咱的意思吗?!”

老朱沉思着走动几步,在几个字之间,来回品味,最后却是取了一个‘南’字。

然后定定的看着这个女儿。

“女儿谢父皇!南康二字,女儿很喜欢!多谢父皇赏赐!”

朱红摇将到嘴边的话重又咽下。

对父皇的赏赐坦然接受。

此计不行,再行下计就是!

若是这么轻易就能达成目的,那事情哪还有‘困难’两个字!

只是父皇眼中深深的意味,代表什么。

此时全身心都在另外事情上的公主,并没有特别在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