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龙场悟道(2 / 2)

天理与人欲不该是对立的关系。

一切当从本心的良知出发。

所有人都因为乔安所说的这一番话,而陷入沉思之中。

“其实我对这方面了解的也很片面,但我的理解大概就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你的一切行为,皆从本心的良知出发,而不必外求真理,你的心,便是你的理。”

“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所以要修炼内心。”

“但是,光修炼内心还不够,还需要行动,不能做空谈之辈。”

“所以王阳明还强调,除了要致良知,修炼内心之外,还要知行合一!”

“你心里想的什么,就要想办法去做到。”

“比如,他想要做圣贤,便一直在研究圣贤之道,先是亲身格竹,而后不断反思,最后打破自我,求向本心,终成圣贤之道。”

“比如,他从小跟随父亲远赴边关之时,便有沙场建功,保家卫国的想法,所以在长大之后,他遵从本心,习武练体,研习兵法,强健已身,只待时机。”

“在龙场五年之后,他先后被提拔为刑部主事,都察院御史,奉命巡抚江西。”

“在这个强盗土匪横行的地方,他运用自己所学的兵法要略,彻底平定匪患。”

“而后,他又遇到了宁王朱宸濠叛乱。”

“在江西巡抚孙燧被杀的情况下,王阳明单枪匹马乘小船赶到临江,又赶到吉安……”

“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他就召集了七八万人,但拥有了数万兵力的王阳明,却不急着去平叛了。”

“有人不解,已经做到这一步,为何反而不动了。”

“王阳明回道: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虽然他所招抚的人马并不算少,可临时组织起来的兵马,比起训练多年的宁王兵马,还是无法相提并论。”

“所以他只能静侯时机,示之以弱,然后,一举围歼。”

“前后平叛,用时不过四十三天。”

“而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一介书生,只平定过几波土匪,从未上过战场杀敌。”

“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书生,居然战胜了声势浩大,准备多年的宁王。”

“自此,王阳明的军事才能,惊艳了所有人。”

“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朱熹:……..

万朝中的所有人:……..

朱熹有些郁闷。

不是,这小子这么能的吗?

他立德立言还不够。

他居然还立功!

而且还是平定叛乱,保家卫国的大功!

一个文人,一介书生。

他为什么会上战场?

他难道不该是游走在文人墨客,皇家贵族之间,宣扬自己所推崇创建的学问吗?

他为什么会跑到战场上去?

朱熹想不通。

万朝中的许多名将也想不通。

一介书生,居然也能领兵打仗?

关键是这个书生,不仅考得科举,当得文官,还青出于蓝,成就一代圣贤。

这样的一个大儒般的文人,不应该只会知乎者也吗?为什么他还会带兵打仗?

喜欢我在万朝带货震惊始皇请大家收藏:我在万朝带货震惊始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我在万朝带货震惊始皇请大家收藏:我在万朝带货震惊始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