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分地,都听小川的(2 / 2)

“川子,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土地是我们农民的根,分是肯定要给每家分的,即便你在上面投资了三十多万,但不能说土地是你的,说不过去。”

“我知道,春叔,不管怎么样,村里的土地是全村人的集体财产,但有一点,咱大坪村要走特色产业,集约化生产,这片土地是种粮食的,是保证咱整个土高乡十三个村子五千多口人的口粮问题。”

张春翻自己的记录本。

“我明白你的意思,有这一万亩地种粮食,你在其他村就可以发展别的产业,上面把你说不了个什么。”

粮食局统计粮食产量,是以乡镇为单位,这就好说了。

他们不会揪着那个村不种一粒粮食挑刺儿。

秦川搞这一手,是用另一个手段把十三个村分散在沟沟坎坎的地集中起来,规整成大坪村南山的一万亩,集约化,高标准,一亩地八百斤到一千斤小麦。

没有这一手,文崖的养鸡场搞不了两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请大家收藏: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高崖人种棉花种西瓜也种不安稳。

红土山的砖瓦厂也开的很懒散。

丁庄、旱坪一带的养羊也集中不了力量。

秦家叔侄俩一句话,他们安心搞他们的产业,粮食安全大坪村给你们保证。

分地是个麻烦。

大坪人抢地,秦川能理解。

可这片土地跟六年前搞包产到户不可同日而语。

“春叔,在喇叭上喊我建生叔,喊李光灿李光明,喊王得周王得通,在喊张旺张东他们,各家族的代表人物都叫过来,我有话跟他们说。”

张春在喇叭上哇啦哇啦一阵喊。

村委房子里聚了一屋子人。

两岁的三宝在外面玩儿,文巧哄完他孩子从屋里出来,抱起三宝嘴上抱怨:“你爸可真是,走哪儿把你抱哪儿,说话的时候撂下你不管了。”

秦川脑袋从门帘缝伸出去:“三娘,三宝瞌睡了,你先帮我哄一会儿,我跟大家说完事儿就抱她回家。”

“川子,你说你们的,三宝你不管了。”

张春用指头当当当敲一下桌子,当正经村长的庄重口气。

“川子让我把你们叫来,我就把你们叫来了,时间很快,过个腊月正月,翻年二月底,咱大坪人就要在这一万亩土地上种第一茬庄稼,是一半小麦一半包谷。”

“土地肯定要给大家分,但一万亩地不能平均分了,不是那么回事,集约化机械化高标准,就要在我们大坪村这一万亩土地上实现。”

……

张春吧嗒吧嗒说些带帽子话。

秦川满脑子想着六年前单干分土地,张家人和王家为争一亩三分地打架打的土冒尘扬。

现在还是挣一亩三分地。

“我跟咱们的秦书记也沟通了,秦书记说他跟县委周书记、农牧局的领导、还有土地局的领导都沟通了,这一万亩地怎么分,听咱小川的意思,本着他带咱搞产业带头挣钱的原则。”

有些人的脸上已经皱眉头。

不管小川怎么能挣钱,开厂子办企业,挣大钱当大老板,被外面人尊称秦总,可大坪村的土地怎么分,是全村人集体决定的,不是他说了算的事儿。

“村长,分土地这事儿也要听小川的,他说怎么分就怎么分吗?”王得周不是不懂,这么问的意思是不能听小川的。

张春脸一沉:“怎么着,小川带你们发家致富,三年都成了万元户,他没资格说这个意思么?”

李光灿赶紧应承:“小川当然有这个资格,张村长,我们李家户就一个心思,小川说什么我们跟着干什么,绝无二话,这一万亩地,怎么分配都行,谁心里没数,没有小川的投资,这么快能平整出来?”

秦家老四爷和秦建生使劲点头。

几个和秦川一样的小辈也表态:“分土地的事就听小川的。”

张旺赶紧应和:“我们张家户还用说?都听小川的。”

皱眉头的是王得周王得通他们几个。

喜欢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请大家收藏: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