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徐光启辞职去重庆(2 / 2)

到了招待所,徐光启和徐骥正在客厅喝茶聊天。

“徐老,精神还好吧?”

“好得很!刚才还在楼外转了一会。”徐骥插话道。

“走嘛,我带你们再去逛下。”

现在徐光启看见汽车也不是太好奇,毕竟天上飞的都乘坐过了。

张凡仲依旧还是解释了一下汽车的原理。

还是先去了长江边观看了水力发电设备的运行,然后去了绸厂、纺织厂、老厂和铸造厂等各处观看。

三人回到招待所。

“这是招待所的餐厅,今后两位用餐就在这里。”

等菜的时候,徐光启又询问了张凡仲许多的问题。尤其是何家湾的村民全都是砖房小院的生活,这简直就是每个文人心中的理想国。

张凡仲只得又介绍了村民的收入分配情况。

“土地全部交给村里管理。村里按照人员具体情况分配工作,做工的、务农的、做生意的和辅助的,各司其职。”徐光启嘴里喃喃地重复着。

“凡仲,也就是说土地不能私有才能像这般有序?”徐光启道。

“现在看来是这样。一家一户的耕种,我称之为小农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抵御病患与灾害的能力较弱,也不利于发展其他经济形式。”

“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句话没错。”张凡仲笑着道。

过来一个村妇把圆桌再次抹了一遍,后面的村妇便开始上菜。

等菜上齐了,张凡仲道:“徐老,吃过饭我再带你去村子里逛一逛。”

吃了不一会,天色稍微有些暗了,张凡仲过去打开了电灯。

现在已经瞒不住了,张凡仲干脆要用电的地方都接上了线,村民家里用上了节能的LEd灯。

吃完了饭三人来到招待所外又开始闲逛起来。

徐光启和徐骥就这样在何家湾住了下来。

张凡仲的事情多,现在最主要的是两个:一是造船、二是鱼嘴镇那边的采油气站的建设。

烟台那边的消息也传来了,现在油井已经出油正在进行分离的试验。

技校的住宿楼还未建成,但已经招了生。主要都是在私塾招的,住宿情况并不拥挤。在外以技校的名义招了些孩童,其实都还是进了私塾读书。

办技校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不想让外来的人员知道多媒体教室的存在。当然技校毕业后要是进了研究组那又另说。

张凡仲看到,徐光启也经常到学校听课。

“凡仲,想自己夙夜难寐翻译和研究,殊不知在何家湾这些都已经成了孩童必修的课程……”说到这,徐光启的失落感犹如实质在空气中凝结。

“徐老……”

这时的张凡仲很尴尬。

“徐老,这些知识在西番也很隐秘,就如秦时的墨家现在也找不到传人。”

“我明白,不会去跟番人谈论这些事。”徐光启点头道。

张凡仲给徐光启找了个练武的老师,近日正在传授太极和八段锦,希望徐光启的身体能好一些。

“大河边的水力发电看过了,那个迎龙水库的发电站我也想去看看。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大河。”

“徐老走哪里都行。有啥事你让徐公子找我,我不在的时候找何族长也行。”张凡仲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