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读心术】下的新世界(2 / 2)

“你先老实交代,为什么对我们隐瞒?”顾然眼睛盯着她。

早上起来到现在,又一直在动脑,还全神贯注盯着她们看,心里也有点累了。

“在外面转的时候,我还想大学来京都大学,现在根本不想来了。”当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格格忍不住说。

顾然的心态已经达到‘自己崇拜庄静不算什么,要让世界上所有人都崇拜庄静’的程度。

现在人多,这件事顾然也不好问得太露骨,何况他有了【读心术】,他反而不太急着知道‘她’是谁。

庄静给两人倒了一杯茶。

束得纤细的腰令人想搂;

“我就喜欢有镜头语言的照片,大家的表情都不错。”严寒香看着手机里的照片笑道。

“完全赞成你的想法。”何倾颜抱着双臂点头。

讲座结束,众人又去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由精神科科长接待他们,最后由上月医生、户濑医生分别对谢惜雅、格格进行诊治。

“你能看出我现在在想什么吗?”她问。

顾然看过去时已经来不及了,听不见她的心声。

“总之,来日本的工作全部完成,从今晚到明天早上,让我们尽情地玩!”格格在去酒店的车上宣布。

“真的吗?”格格连忙问。

“没什么。”顾然挪开视线。

等服务生跪着为顾然讲解好早饭去哪儿吃、明天早上有个什么去寺庙的活动等等之后,他连行李都没收拾,就去了庄静的房间。

不说她那张浪漫妩媚的小脸,她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诱惑力,像是一本无论翻开哪一页,阅读哪一段,都觉得无比精彩的。

“不怎么样。”顾然说。

格格沉默一会儿,这次终于开口:“.你们能说服妈妈吗?”

庄静的演讲不用多说,之前在东京大学的讲座,媒体报道的标题有“屠杀”两个字。

“好耶!”格格立马兴奋起来。

最终,东京大学与京都大学得出的结论一致:

格格的主人格不清,但两个人格间有过交流,且共同隐瞒了这件事;

谢惜雅不能脱去校服,是对外界的抵抗,也是对自己的保护。

正打算说什么的格格,吓得缩起脖子。

这里的轻音当然是京大轻音,不是樱丘高中的轻音部。

“我说了,看病的事回去再说。”苏晴的名字有多阳光,此时声音与眼神就有多冷。

(双重人格的人,能在这个世界正常生活下去吗?)

主要是她对任何官方来往都没兴趣,平时在海城大学也没人敢要求她。

“你看。”她笑着放下茶杯,“好了,我在想什么?”

作为男人,顾然下意识说:“我不用”

众人互相对视,下一刻又同时笑起来,拿出手机给她拍照。

严寒香和顾然他们一起,毕竟要有一位“大人”在,看顾他们。

“出发出发!”格格牵起谢惜雅的手往前冲。

两人坐在落地窗边,窗外能看见鸭川,以及远处苍翠的东山。

“泡了温泉、喝了酒,还睡不好?”顾然一边思考,一边回答,不留破绽。

也不知道是敬佩庄静,还是怕担责任。

这才是真正傻得可爱的傻子。

何倾颜如愿以偿,自己单独一间,今晚应该能尽情享受。

然而,照片里,格格已经是一副被绑架、强制加入轻音部的样子

在京都住的是丽思卡尔顿酒店,出了酒店就是京都著名的鸭川。

“首先,我哪来的钱呢?”顾然像是在问自己。

“校门好小!”格格吐槽道。

据说堪比机枪,对着众人扫射,全部横尸当场,没一个逃掉的。

演讲就是这么有冲击力。

吃饭之前,我找到静姨,将新的梦告诉她。

“进来吧。”庄静往里走,顾然跟进去,顺手把门关上。

“触发【读心术】有两个条件,第一,目标必须说话,且言不由衷;二,我必须认真看着目标——我不敢一直看着您。”

“静姨,吃饭之前,我有件事想和你说。”顾然说。

目标不说话,顾然无法读心。

“比钱被偷了还可悲。”格格叹气,看似惋惜,其实是在奚落。

“不怎么好。”何倾颜回答。

庄静离场时,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目送。

静姨应该是故意在心里说了一句她不可能说的事情来测试我。

“哼,这是我的隐私。”格格故作傲娇,降低这件事的严肃性。

《私人日记》:八月二十九日,周四,下午近黄昏,京都丽思卡尔顿酒店

初步提议,让格格保留双重人格。

庄静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顾然的掌声都被淹没了。

如果在人的一生中挑选标志性照片,少女奔跑的姿态应该会入选,朝气蓬勃,青春靓丽。

吃过饭,众人去听了讲座。

顾然也闭嘴。

可现在对方的心思一目了然,完全不用再担心什么,比如说何倾颜,只要他想,现在就可以检查那双夏季长筒袜的质量好坏。

(不会吧?!)

食堂饭菜寡淡,看起来就像加了日系滤镜,让人没什么劲。

“你们.一个都不帮我拍啊?”格格那么阳光开朗的一个人,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她们站在校门前,顾然负责拍照。

“怎么不积极了?”何倾颜一边鼓掌,一边低声对他道。

“伱不懂。”顾然回道。

并且还说,不管是诊治结果,还是治疗意见,都是他们的看法,两位病人的病情到底为何,还是相信庄静教授的判断更好。

(想摸就摸啊,胆小鬼,裙底往下的部位,随便你的。)

(如果他真的摸怎么办,好兴奋,好想用双腿夹他!)

每一所大学都超过京都大学,这是中国人对中国最基本的要求,想必教育部门也应该有这个自觉。

格格立马想说什么,却又欲言又止。

行业里称这种人为——圣徒。

应该是这样。

不可能不是这样。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