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愤怒值(2 / 2)

“取悦症到底是什么?”谢父忍不住问,“惜雅怎么会得这个病?”

“严格来说是强迫症的一种,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摆在第一位,从来不会对别人说‘不’,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努力想让除了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都高兴。”苏晴解释。

陈珂进一步说明:“惜雅会得这个病,根据我们的诊断,基本是因为家庭——她宁愿自己难受,也不愿意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和消极情绪。”

“家庭?”谢母问。

陈珂道:“如果我们没猜错的话,在惜雅很小的时候,只要她表现得不够优秀,您就会指责她,甚至拒绝和她亲密;

“而谢先生您,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心疼惜雅,但从来没有让她休息,默认谢女士的行为。

“为了不再让你们生气,也为了获得父母的关爱,惜雅强迫自己努力。”

何倾颜接过话题,接着道:“从小到大,你们不停这样教育,不优秀,就不给糖,你们的女儿自然就养成了‘自己努力满足周围人,避免周围人露出负面情绪’的习惯。”

她说话比苏晴、陈珂赤裸裸得多。

尤其是‘不优秀、就不给糖’,用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刀子一般锋利。

谢母注视何倾颜。

何倾颜微笑:“我爸是何海城。”

谢父表情明显动容,面部肌肉忍不住跳动。

谢母深吸一口气。

她柔声问谢惜雅:“惜雅,是这样吗?”

谢惜雅没说话。

“这是默认。”何倾颜解释。

“让惜雅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吧,”庄静开口道,“不管是不是取悦症,一直穿校服这个问题总要解决。”

以她的身份给出台阶,谢惜雅的父母犹豫之后,同意了苏晴的提议,让谢惜雅长时间住院,且两人非必要不能与她联系。

“恬恬的情况,”苏晴看向徐恬父母,“我们认为需要继续观察,如果双重人格不影响学习,不急着找出主人格。”

“这话是什么意思?”徐母问。

“根据我们的判断,”陈珂是催眠疗法的专家,“保持现在的状态,恬恬有概率自愈——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玩耍的时候愉快玩耍,双人格不分彼此。”

“比起催眠消灭人格,这种自然疗法更安全,避免了消除主人格的错误。”苏晴道。

“那要多久?”徐母又问。

“少则六周,多的话两三年。”

“两三年?”

“童年阴影本就要用一生去治愈,当然,你们是徐恬的监护人,有权利转院,让其他医院的精神医生消除她的人格,进行快速治疗,但我们不会这么做。”苏晴道。

“你的意思,”徐父问,“恬恬的问题和谢惜雅一样,也是我们父母的原因?”

“是的。”苏晴点头。

“哪有那么巧。”徐父下意识反驳。

“我去看牙科,问身边人,好巧,他们都是来看牙齿的,有两三个和我也一样,都是吃糖吃多了。”何倾颜的牙齿当然没问题。

徐父知道她讽刺的意思,虽然恼火,但没发作。

“不好意思,”他反而道歉,“我太激动了,我们完全赞成各位医生的看法,愿意配合。”

敲定大方向后,苏晴开始谈论细节。

她给了谢惜雅、格格一人一张表格。

“这是什么?”格格好奇。

“愤怒表。”苏晴道。

“哦,我知道,满了可以放大招是吧?”

“你们现在就在放大招。”顾然说。

“啥?”格格不解。

“是我们的病吗?”谢惜雅好奇。

她的心情似乎轻快了许多,就像是脾气暴躁的父亲又离家去务工。

父亲如果脾气暴躁,又不顾家,也就算了,就怕父亲脾气暴躁,挣的钱又全给家里——谢惜雅、格格就是这种情况,虽然被父母控制,可父母是真心希望她们好。

“以后你们如果有情绪,就填写表格,这上面有刻度,按照自己的情绪填写。”苏晴说。

100满值。

10:心烦;

20:不满;

30:焦虑;

40:厌烦;

50:气恼;

60:恼火;

70:愤怒;

80:暴怒;

90:歇斯底里;

100:气得冒烟。

“气得冒烟?”格格哈哈笑起来,“惜雅,按照他们的说法,我们两个现在脑袋在冒烟呢!”

“气得冒烟是顾然想到的,本来是心死。”苏晴道。

“‘心死’、‘气得冒烟’.顾医生的语文真好。”谢惜雅说。

“噗!”何倾颜没忍住,直接笑出来。

苏晴、陈珂,甚至庄静都笑起来。

“笑啥?”格格好奇又费解。

“我当年,”顾然语气缓慢,气势十足,“是语文课代表。”

“因为语文成绩不行,所以成了语文课代表。”苏晴解释。

谢惜雅愣了一下。

“啊哈哈哈哈哈!”格格爆笑,“你个学渣,我语文拿过满分!哇哈哈哈!”

‘哈’之前的‘啊’和‘哇’听得很清楚——她在表达开心的同时,还表达了对顾然的讥讽。

“我觉得,”顾然的语气依旧缓慢,一点气势没有,“人与人相遇,是为了相互照亮,而不是往彼此身上扔火瓶。”

“我玩和平精英就喜欢丢火瓶!”格格笑得更厉害。

徐父、徐母忍不住对视。

谢父、谢母都被这孩子的笑声逗笑。

等格格把一肺之力的氧气笑没了,苏晴才笑道:“惜雅、恬恬,你们要记住,哪怕只有1点,也代表你们有情绪了。

“你们一定不要忽视自己的情绪,到了50或60点,不管对方是谁,你们都要勇敢说‘不’。

“当然,这对现在的你们很难,但我们会帮你们,你们也别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慢慢来。”

会议到此结束。

豪车驶下春山,谢父沉默许久,对谢母说:“心死,真令人寒毛直竖啊。”

谢母闭着眼睛没说话。

她终于想起来,自己年轻时非常出色和优秀,可不是什么事都出色优秀。

或许,她在教育孩子上也没自己想象得那么出色。

————

《私人日记》:九月二日,周一,夜,静海

今天为什么不是周五啊,好想去露营啊。

————

《医生日记》:

不优秀,就不给糖,可以,但不能过犹不及,不能什么事都这么做。

必要的时候,我觉得父母应该表现出对子女的无条件支持与关爱。

孩子心智相对不成熟,多听父母的意见没问题,可父母必须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这两点我要记住。

(庄静批语:记住是为了以后教育自己的孩子?)

(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