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隋沐杨的背景?隋文坚?杨坚!(2 / 2)

但现在,他(清风老道)不仅成了清风派的祖师爷,也成了隋沐杨、隋风(果果的大名)的老祖宗。

也不知这清风老道地下有知,是高兴呢还是高兴呢!

哦,忘了说了,清风老道,姓隋,单名一个忠字...

而这些,便是姜墨白在接到老师的吩咐后,查出来的,杨坚的事虽然说过去了已经二十多年,但是,由于叶、顾相争,新老世家之争,所以记得的人还是不少的。

所以,他的老师才会在查明后的第一时间,便帮忙掩饰,同时,才给与隋沐杨那么多的照顾。

因为,在明居正心里,清风派虽然明面上挂着的是道门的名头,但内在,却是如假包换的儒门传承。

是真正的自己人!

至于说杨坚当年犯的错。

说实话,当年谁不知道他是被冤枉的?是出气筒?

当然了,别说杨坚那些有的没的冤枉话,就是顾贵妃对叶太子的污蔑,难道皇帝就真的不知道吗?

怎么可能?!

宣平帝要是真的是昏君,也开创不了延绵四十年的宣平盛世。

但是知道又如何?顾家新出至尊,而叶家的至尊已经离世将近六十年了,曾经再大的威望、功劳,也慢慢成了历史。

人死道消,人死茶凉,不外如是。

当然如果隋沐杨仅是这样一个外道内儒的道友,倒也不会引起姜墨白的兴趣。真正吸引他的是:小妹短短一个月内,居然收到了两封从余杨县清风派发来的信笺(柳清蝉用的是姜神妃给他的儒门内部印信,走的是儒门系统)。

作为一个宠妹狂魔,这是姜墨白不能容忍的,‘小妹心思单纯,可别被人骗了’抱着这个心思,姜墨白开始调查起清风派来。

然后,柳清蝉便进入了他的视线,小妹的闺蜜怎么跑到余杨去了?而且,还在那什么清风派当客卿?

怎么这么巧?

然后帝都柳家,户部郎中柳述便进了他的视线。再通过对小妹的旁敲侧击,可以说现在,所有知情人里,他姜墨白才是知道的最多的那一个。

甚至,这些知情人里还包括隋沐杨本人!

柳述,本是杨坚的至交好友,宣平三十九年,兵部尚书事后,太子事发之前,刚跟杨坚定了娃娃亲,那时这两娃儿都才一岁多。

只是还没没等这两人广而告之,随后,太子忤逆案爆发,杨坚辞官,其实杨坚辞官时,是留了地址给柳述的,只是没想到后面会被人追杀。

而为了不连累好友,所以他才改道并开始隐姓埋名。直到十年前,杨坚决定弃文从武,创建清风派(这时候已经收了徐立和周倩为徒)时,曾给柳述写过一封信,也就是在这封信里,他隐隐透露了自家方位。

临海郡,余杨县。

而除了自报家门,在这封书信里,隋父还提到了退婚,虽然他没有明说,但自觉‘自家犬子配不上了’的意思却是一目了然,只不过,这封信柳述一直没有给他夫人看过。

不过,他倒是给柳清蝉看过,只不过,自小就被告知已有未婚夫的柳清蝉却主意极正,虽然嘴上说的是不想自己父亲做一个失信友人之人,但其实,她内心怎么想的,柳述又岂能不知?

而这次,柳清蝉之所以会出现在余杨县。却是因为柳家夫人有意悔婚,柳夫人孙氏,顾氏(远房)姻亲之一。

也不知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就想将女儿嫁与三皇子武元吉为侧妃,从而巴结上现在如日中天的顾贵妃,只是柳父不愿意,因为这不仅与他一贯的坚持不符合,内在,他更不想在皇位更迭中提前站队。

于是,在柳父的默许甚至掩护下,柳清蝉这才提前跑路...嗯,说逃婚还早了点儿,毕竟,这一切的事儿还都只是柳夫人的一厢情愿,人家三皇子还不知道呢!

而这些隐私事,柳清蝉在逃离帝都前都跟她的好闺蜜姜神妃说了。其实,要不是因为从姜神妃那里得到了儒门情报系统的部分使用权,柳清蝉哪敢一个人跑出帝都?!

要知道那时,约定接应她的柳婵儿,还没有赶到帝都呢。

‘所以,隋沐杨?我看是杨沐隋吧!而客卿柳清蝉?我看是未来的掌门夫人吧!’姜墨白悠悠抬头,看向车顶,开始默默吃瓜!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