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怕个屁(八千字更新,求月票!)(2 / 2)

择日走红 宋不留春 324 字 2个月前

陆严河点头应好。

陈梓妍白了商永周一眼,说:“你少蒙小陆啊,你手头上的项目这么多,别忽悠他给你写了剧本,你又没有时间弄,浪费他精力。”

商永周露出哀怨的表情,“瞧瞧,你现在都只知道维护小陆,不维护我了啊。”

陈梓妍:“你要维护个屁啊,家里面一堆影帝奖杯摆着,谁都求着你拍戏。”

她一针见血地挤兑了回去。

符恺乐得不行,低头笑。

说着说着,就说到了今天的正题,他们正在筹备的《荣耀之路》。

“这个名字有点大啊。”陈梓妍没忍住感慨了一句。

符恺笑了笑,点头。

“确实,不过,我们想了很久,还是觉得这个名字最适合。”

“江映这个人物,一开始是玩世不恭、眼高于顶、脾气还大,要不是因为这样,也不会在放暑假的时候不回家,非要到表哥家里去住。”符恺说,“结果,他在他表哥家里也惹是生非,还带着刚认识的女孩到表哥家里亲热,被他表哥拉着当司机的时候,也心不甘情不愿,直到被威胁,才一路抱怨地陪着上路了,这在这一路上,当他陪着他表哥去弥补曾经人生中的遗憾,他的心态也被这些往事触动,慢慢地被影响,慢慢地改变了。”

符恺简要地叙述了一下找陆严河的这个角色。

“如果说这部电影从男主角的身上体现的是‘弥补遗憾’四个字,那从江映这个角色上,体现的就是‘避免遗憾’的四个字,一个是往回追溯人生,一个是往前追求人生。”符恺说,“如果你愿意演的话,我会把剧本往这个方向来调整。”

听符恺讲完这个人物,他点了点头。

这种故事,似乎是一个很经典的关于“人生感悟”的电影,换言之,是鸡汤型的故事,是治愈系的电影。

但再换一句话说,这也是一个快被拍烂了的题材。

过去已经有太多这样的电影了。

陆严河几乎是一瞬间就有了自己的判断,那这样的故事,得看看剧本是怎么写的了。

剧本写得好,那这样的电影、这样的角色是值得演的。

可如果剧本要写得不好,写得很俗,很一般,那拍出来估计味同嚼蜡。

当然,陆严河看过符恺的《及时行乐》,知道这种类型的故事是他的拿手好戏。

陆严河对此倒是挺乐观的。

剧本应该是不错的。

商永周补充:“这部电影还是会按照商业电影的节奏来拍。”

陆严河点头。

同一个故事,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的拍法完全不同,拍出来的效果也完全不同。

商永周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突然补充这么一句,是因为刚才符恺的讲述让这个故事听起来特别像一个很经典、很正统的艺术片,讲的是人文关怀与成长蜕变。

他是在提醒陆严河,别对这个电影产生了误解。

陆严河说:“我很喜欢《及时行乐》这部电影,能够被你们邀请参与这部电影,特别荣幸,不过,因为还没有看到剧本,我现在没有办法就直接答应下来说我愿意演。”

陈梓妍笑着接道:“他接戏是一定要先看完剧本才做决定的。”

符恺点头,“当然,我们理解,这是我们目前最新版本的剧本,你们可以先看一下,不过这个版本里面,江映的戏份有点少,一开始我们没有给他做这条成长线,只是把他作为一个借住的表弟,在电影前期制造一些和男主角的冲突和笑料。”

陆严河拿着剧本,认真地读了前面几页。

读到男主角莫文准备踏上弥补遗憾之旅了,陆严河才知道,原来在一开始的剧本里,承担司机这个角色的是男主角莫文的朋友,而不是表弟江映。

难怪他们说江映之前只是男三号。-

这是一个典型的、经典叙述的电影剧本。

写得很好。

如果电影是一场考试,按照标准答案,这个电影剧本至少可以打八十分。

陆严河却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演。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没有那种非常想演的冲动。

单从这个人物来说,是一个对陆严河而言非常没有吸引力的角色。

前期干了很多混账事、性格暴躁,后期被表哥影响,展现出他本性善良、柔软的那一面。

这样的人物转折当然是成长的、蜕变的……但是,太正常了。陆严河心想,甚至还比不上《黄金时代》里那个都没有前后转变的姚玉安对他的吸引力大。准确来说,是角色本身的魅力对他吸引力不大。

这部电影的戏眼其实全在商永周饰演的莫文身上。他后面好几场重场戏,陆严河光是读剧本就被打动。那种面对人生过去的无法重来,面对人生将来的断崖口,其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复杂情绪,堵在陆严河的心口。

他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却也能被这种情绪打动、感染。

而剧本里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表弟,却无法打动和感染他。-

陆严河把自己的犹豫和困惑跟刘毕戈一说,刘毕戈马上就说:“你暂时先别做决定。”

“嗯?为什么?”

“等他们把改好的剧本发给你。”刘毕戈说,“口述的故事永远都只是一些情节,电影不是情节,为什么你读剧本会被莫文的那些部分打动?是因为他已经有了完整的情绪点,但你这个角色,按照符恺的说法,真正关键的部分都还没有写出来,全是你自己脑补的,当然无法打动你。”

陆严河说:“难道会有什么变化吗?找我演的那个角色,人物脉络都跟我说过了。”

“当然有变化,你想想,同样一件事,在归有光笔下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而在苏轼笔下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但在更多人的笔下,其实只有一句‘我很想念她’。”刘毕戈说,“你都已经看出来这个本子是一个经典叙事的剧本,那说明它是一个文学性、人文性见长的电影,你不看到具体的剧本,甚至你不看到最后剪出来的电影,光是听故事,是绝对无法客观判断的,电影从来不是故事。”

刘毕戈的话让陆严河陷入深思。-

幸而,《荣耀之路》并不需要陆严河马上做决定,他们也会为陆严河先修改一个剧本出来,陆严河可以看了再做决定。

倒是刘毕戈的话给陆严河带来的思考远远超出陆严河的预期。

过了好几天,陆严河都在想经典叙事这件事。

某种意义上,《黄金时代》和《凤凰台》就是经典叙事,而《十七层》是题材和视觉吸引人的非经典叙事,它并非完全遵循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更不用说《三山》,它的作者性特征过于明显,其影响风格已经超越了叙事的结构性,是一场仿佛意识流的梦。

而回过头来看,《大红灯笼高高挂》《胭脂扣》和《人在囧途》的剧本则是典型的经典叙事。只是人物、背景、风格有差异。

他能够在这个阶段依靠自己的能力把剧本写出来的电影,竟然全都来自于经典叙事的故事。

不是因为经典叙事门槛低,所以能写出来,而是因为经典叙事足够经典,所以水平低的人也能有样学样而已。

陆严河大受打击。

他本来都觉得自己写剧本确实是有点天赋的,现在看来,他仍然只是因为拥有一座金矿,所以怎么折腾,折腾出来的都是金子而已。

刘毕戈这几天几乎每天都会跟陆严河见面。

他看出来了陆严河这几天心情有些不太对劲,但也不知道他是怎么了。

倒是每次聊《暮春》的时候,刘毕戈发现,陆严河都很少提意见了。

之前陆严河是一个经常提意见的人。

“你对《暮春》就已经这么满意了吗?”刘毕戈问。

“啊?”陆严河愣了一下,不知所措地看着他。

刘毕戈说:“我看你现在都没有什么意见了,之前不是每一次讨论,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吗?”

“我不知道我说的那些想法,到底对不对。”陆严河说,“而且,剧本本身也已经很好了。”

“剧本这种东西,就没有很好这种说法,永远是越改越好的。”刘毕戈说,“而且,你站在演员的角度对剧本提出意见和想法,我挺想听听的,不同的视角总是有不同的东西可以看出来。”

陆严河怔怔发呆。

刘毕戈伸手到他眼前挥了挥。

“发什么呆啊。”

陆严河回过神来,“哦,没有,不是发呆。”

“那是什么?”

“我……我就是在想,我到底有没有做编剧的能力。”陆严河说。

刘毕戈微微皱眉。

“是谁又跟你说《六人行》剧本写得不好了?”

陆严河:“差不多吧。”

他这个情况,也无从解释起。

刘毕戈:“你就别管那些人的说法了,我跟你说,别的不说,能够完整地写出一个剧本,还能够得到观众的喜欢,就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编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也会被自己的偏见所束缚,别管那些声音,什么好不好的,你写了才知道好不好,你不写永远不知道你写的好不好。至少你已经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喜欢,不对,是很多人的喜欢,这才是实打实的证明。”

陆严河问:“《暮春》是你第一次写剧本吗?”

“对啊。”刘毕戈点头,“那公司里也有一些人指手画脚的,想让我在剧本里多安排几场吻戏,我还搭理他们吗?他们非说那样更浪漫,观众会喜欢,我一听就头大了,《暮春》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讲浪漫的故事,但很多人一听,这剧本是几个青春期的少年少女的故事,马上就想歪了。”

陆严河听了,哭笑不得。

“龙岩这家公司吧,很多地方都很好,但是那些搞剧本审查的,却挺讨厌的,一群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也不懂剧本的人对你的剧本指指点点,一会儿说是站在市场的角度,一会儿又说是站在剧本创作的角度,反正,什么样的说法都有。”刘毕戈说,“我有的时候特想怼他们一句,有本事就自己去写个剧本。”

“我有时候真的挺羡慕你们这些很自信的人。”

“我有时候真的很不理解,你哪来的不自信?”刘毕戈无语地看着陆严河,“就你这样了还不自信,其他人还要不要活了?”

陆严河笑了笑,却无话可说。

但跟刘毕戈交流了这么一番,倒是把他从那种自我怀疑的状态里拉了出来。

没什么好怀疑的,后面的事实和结果总是会告诉他,他的想法是对的还是错的。

之前不就说了嘛,大不了就是失败。

失败就失败了。

他躺在金矿上,手指缝里漏过去的都是金沙,失败了也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怕个屁。-

还在加班,溜上来发布一下。

搬砖人求个月票!(本章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