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当一个人民喜爱的作家(2 / 2)

卫国平身为京城脚下的大院子弟,对里面的门道门清,大概给于敏讲了一下,对方就心动了。

于敏点了点头,笑着道:“去国企好啊,旱涝保收。”

他又对着徐向东问道:“那你呢?”

徐向东充满自信的回答道:“这还用问,当然是去美利坚了!”

高知家庭背景,长相白净,见解独到,热情自信……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徐向东都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即便是在燕京大学集合了全国杰出人才的地方,也是站在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

可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却将美利坚当成了人生梦想和最终目标。

卫国平也认同他的说法:“美利坚是民主和自由的过度,国力强盛、科技领先、经济发达、人民的福利也非常好,只要去了美利坚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接着,徐向东和卫国平又向两个“土包子”科普美利坚的强大和富裕。

姜玉楼只是“呵呵”了两声,什么都没有说,他也不能告诉几人,美利坚并非想象的那么好。

只是他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十八年的土包子,从哪里了解美利坚的好坏?

现在还是中美蜜月期呢,从官方到民间,还听不到说美利坚坏话的。

后世去美利坚已经很容易,虽然依旧有很多家庭会想办法移民美利坚,赚刀乐,花刀乐,过上资本主义的奢靡生活,但是不像这个年代的许多高知,把美利坚奉为毕生的追求。

对于后世之人而言,徐向东的理想确实幼稚,还有一些可笑,不过他很清楚这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是时代的问题,1979年,高考才恢复三年,改革开放不到两年,中美刚刚建交,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给予年轻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冲击。

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宣传,美利坚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人都是有慕强心理的,再加上这个年代,苏联还没倒下,美利坚要和苏联竞争,国内人民生活的确实好,美利坚也因此成为了大众追逐的目标。

这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先要学习,积累了足够的见识才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定位,然后学会思考,进而做出改变,让自己更好,更进步,更完美。

现在这些学生对美利坚的向往,就好比处于学习阶段,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时候。站在他们的立场,没人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可是外界信息告诉我们这么做才是对的。

经年累月下来,精英阶层心向美利坚也就不难理解了。

“美利坚……”于敏推了推他的眼镜框,脸上多了几分别样的神采,徐向东和卫国平的话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作为一个真正的农民的孩子,考上燕大已经足以在十里八乡炫耀了,能留在燕大任教,继而在燕京安家,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现在,徐向东和卫国平两人又给他树立了一个新目标,可想而知会对于敏造成怎样的影响。

“不过,你想留在燕大任教也对。以你的能力想要得到去美利坚的签证肯定是千难万难,还是留校更现实一些。”徐向东毫不掩饰对于敏的不看好。

在他看来,一个连英语都说不利索的土鳖,就不要做那种注定无法实现的白日梦了。

于敏不知道的是,他在徐向东这些人看来非常落伍,非常土鳖,其实这些人落在姜玉楼眼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哎,对了玉楼,你的梦想呢?”

卫国平挺好奇姜玉楼会怎么回答的,毕竟他的表情太平静了,似乎对未来一点憧憬都没有,但这不现实,所以他很想知道他的看法。

徐向东和于敏也看向他,不知不觉,姜玉楼在宿舍里已经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姜玉楼如实回答道:“我想当一个人民喜爱的作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