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自费留学生(1 / 2)

第四百八十八章 自费留学生 《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丛书》? 姜玉楼轻抚下巴,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对马嘟嘟道:“嘟嘟,你这 提议非常有可行性。”

马嘟嘟闻言,脸上露出喜色,急切地问道:“社长,您是答应了吗?”

姜玉楼微微一笑,自光中满是信任:“你提出的建议,我怎会不答 应??这个项目,便全权交由你来负责。”

马嘟嘟激动得满脸通红,挺直腰板,信心满满地承诺:“请社长放 心,我必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五月底的燕京,气温逐渐攀升,阳光如火般炽热,照耀着校园的每一 个角落。

树叶茂密,绿意益然,为这炎热的李节带来一丝清凉。

大学生在 纷纷脱下厚重的衣裳,换上轻便的短袖,尽情享受着这初夏的温馨与自 由。

而此时,燕天文学系的学生们正在进行毕业答辩 学生一大早就来到了教室,坐在后排,一个个上台进行论述,然后 接受院系导师们的提问。

姜玉楼的论文题目是华夏文学的未来发展,初稿写完已经有一阵了, 不过这到底是他第一次写毕业论文,所以修修改改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且,文学在未来的发展脉络他虽然清楚,但要写的言之有物,还是 非常考验功力的。

很快,答辩会正式开始,学生依次上台。

面对台 还是挺紧张的,因为有些导师的提问和质疑都很摩利,无其是一些在学未 上互相较劲的导师,给对方的学生挖坑也不是什么怪事。

不过在轮到姜玉楼的时候,局势就忽然突变了。

原本面无表情庄重严肃的导师行,忽然换上了笑脸,频频点头 嗯,小姜同学的看法很新颖没嘛。

姨,结合目前国内文学的发展,他所说的未尝没有可能,这点可以记 下来。

虽然他说的这部分和我对文学在未来的发展有区别,但是这些都在口 以讨论的范畴之内嘛。

台上人仿佛在讲课,台下的人纷纷认真上课。

“嘶,玉楼也太会装了,和他一比,我们简直和小学生一样。”

卫国平趾牙例嘴的,感觉自已今大不应该来的。

这场面完全是为姜玉 楼准备的,他们这些学生直接成了背景板和陪衬。

另一个同学在旁边紧张地抖腿:“我只希望赵教授在提问我的时候, 能有对玉楼百分之一的温柔。”

“你有玉楼百分之一的才华吗??”

“喷,你也太小看我了吧?”

“我说错了吗?”

“我 姜玉楼的答辩过程进行得很快,负责学生答辩的导师们纷纷给出了满 分或者接近满分的分数。

本来最后还有个总结,是答辩导师对字生论文进行评价和建议,最后 却变成了导师们和姜玉楼就文学上同他的讨论 台下的学生们都麻木了,听不懂,完全听不懂啊。

同样是文学系的学生,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不理解! 按道理来说,这个年代的大学生都是爱好挑战权威的,面对答委员 会的双标态度肯定会有意见。

可是当他们看看姜玉楼从台上下来,想起这是上过《人民日报》,最 近又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他们又忍不住暗自服气。

这位现在依然是文坛大佬,未来有很大可能上教科书的,他们拿头去 比啊! 答辩结束后,姜玉楼谢绝了一些老师同学的请客邀请,而是去了水木 大学。

水木天字的毕业答辩还没开始,要到六月份了。

姜玉楼很可能没时间 陪在唐月雯身边,只能看还没飞美利坚之前,陪女孩一段时间。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六月三号,姜玉楼请假后,直接坐上了前往 纽约的飞机。

飞往美利坚的航班上,姜玉楼发现周围的乘客多以华人为主,且大多 是年轻人。

恰巧,他旁边的座位上也坐看一个年轻的男子。

这名男子看上去天约二十来岁,但在那个充满变革的年代,人们经历 的事情繁多,从外表上很难准确判断一个人的真实年龄。

姜玉楼注意到,这位年轻男子的穿看相当讲究,显然出身不俗 飞机上的时间漫长而沉闷,姜玉楼便产生了与旁边乘客交谈的想法 希望能为这单调的旅途增添一抹亮色。

“兄弟,你这是要去美利坚啊,是去探亲还是求学呢?“姜玉楼好奇地 打量着眼前这位年轻人。

年轻人回头看了姜玉楼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他的面容似乎 有些熟悉,这让他不禁心生儿分亲切感,但很快便被他掩饰了过去。

他微微笑了笑,回答道:"我是准备去美利坚留学。”

"哦??公派的还是自费的呢?“姜玉楼继续追问,似乎对这位年轻人 的情况颇感兴趣。

“公派?公派名额有限,如何轮得到我。”

年轻人苦笑一声后,接着 道:“我是洋插队。”

“什么是洋插队?”

“作为自费留学生,一切需要靠自己,犹如当年中学生下乡插队一 样。

因此,大家谐称为“洋插队”。”

“你是毕业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