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锦城九品街(1 / 2)

大隋西南方向的高原地带,短中期不会有用兵的打算,姜充涣风格稳重,由他去应对,逐渐蚕食渗透,或者小打小闹,无伤大雅。

另外一件事情,却需要和李昊重探讨。

“昊重,姑臧东、北两面,沙漠逐渐成形,南有祁连山阻隔,一州州治之所,局限性太大,可有考虑刺史府迁移?”

李昊重显然没有考虑这样的问题,疑惑地看着我。

“雍州向北发展,凉州向西发展,然西域遥远,必会设立州府。凉州以南,高原地带,羌人聚集,将来从金城出兵,逐渐控制整个高原,是最佳的选择。金城近陇西、天水、武都三郡,离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也更近,新建州治带动这一带经济发展,五到十年后,进入西都,揽高原于大隋版图,大有作为。”

隋国每一个方向都需要扩张,扩张不是打赢战争就能够解决的,更需要的是人口,以凉州目前的人口状态,不足以完成目标。融合羌人,不仅需要武力强过他,更需要经济远超于他,方能形成虹吸效应,不战而屈人之兵。历史上的异族,无论武力多么强盛,经济上却是侏儒,最终只能被当地的汉人文化融合。

与李昊重深入交流后,他明白了本王的想法。

雍州有一千五百里修建道路的大工程,凉州就新建州城,投资刺激需求,需求刺激生产,大规模生产改变人口流向,人口富余的地方,总会有闲散的人外出寻找机会。对人的吸引,不仅针对益州这样的人口大州,也针对高原地带的羌人,关键看当地的政策如何。

“仙师君王,昊重一定将金城打造成最吸引人的地方。”

“城墙不用高大雄伟,大隋没有什么需要防备的,着重在配套的道路,水利设施,民众的房屋居所采用砖瓦水泥结构,尽量少用木材。”

凉州的煤炭不只张掖郡有,其它地方也有发现,金城附近就发现一处煤矿。煤炭能大范围普遍使用,随着皇家数学科学院、以及皇家农工业科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蒸汽机迟早会被发明出来,最迟不会超过五年,就会有雏形。

叮嘱完后,银钱只能本王支助。

“本王每年支助凉州一千金砖,差不多两万九千两,据贾绪介绍,本王的金砖成色顶级,每一两能兑换十五两银子。”

意念一动,取出一千金砖,凉州的事情大致完成,就看几年后效果如何。

第二天上午赏赐完体质果实,当然少不了李昊重的,逐一勉励一番,利用传送门,来到锦城庄园。

提前一天来到锦城,正是元宵佳节,打算好好逛逛。

服用过果实的随从,庄园内只剩下刘小唐,其余人都从了军。罗尚送来的仆役奴婢,全部重新登记为良籍,大多在庄园附近谋生,只有四个曾经的奴婢,被庄园雇佣,依旧安置在后照房。刘小唐和赵孟堂一样,已经成家,但尚未有子嗣,锦城的庄园和田产属于皇产,由刘小唐向贾子笛汇报。

“小唐,锦城的田产可有纳税?”

“禀仙师君王,益州的稻种、麦种等高产种子来自于庄园,抵扣掉税赋,府衙还倒欠庄园。贾子笛大人说过,仙师君王带头纳税,地方上找不到借口,摊丁入亩就能顺利实施,拒绝了刺史府免税的政策。”

没想到贾子笛考虑的如此周全,本王金砖不知道贡献出多少,切莫贪一点税赋的小优惠。

“庄园内的人,可有纳税?”

“禀仙师君王,小人有州兵校尉官职在身,按例本人及家人无需纳税,其余人皆按大隋《税赋律》,缴纳税赋。守卫庄园的一营州兵,小人认为没有必要,让刺史府撤回,刺史府认为全部撤回不妥,留下一百人队,由小人统领。小人令他们农忙时屯田,农闲时操练,争取自给自足。”

锦城一年两熟,按现在的税收政策,一亩田可留三百来斤,一年大约七百斤,州兵军饷低,种四五亩田地就足以自给自足,养活一家老小。

“小唐,陪本王去锦城转转,你一人就行。”

刘小唐牵来马车,一匹马拉的双乘小马车,小是小了点,装饰却不差,车帘车篷俱备。

“仙师君王,大马车庄园用不上,只有这样的小马车。”

刘小唐显得有些为难,我却一点都不介意,能坐就行。

“挺好的,赶慢一点,让本王一路上多瞧瞧。”

马车向南门行去,路上多是田园风光,间或的农家小院,一间砖瓦房配好几间土坯房。

“小唐,这些农家小院,何不一次性全部修成砖瓦房?”

“仙师君王,农户没有足够的银钱,砖瓦水泥供不应求,只能攒够一间修一间。”

“一间需多少银钱?”

“回仙师君王,小的两三两,大的五六两。”

默默看了一眼,益州户均人口六人,完整的农家小院,需要七八间房屋,最便宜的需要二十两银子,整个益州的民居,最少千万两银子的市场潜力。益州280万人口,去年税赋总额没有达到280万两银子,今年高产农作物全面推广,税赋总额应该有一个大爆发,粮食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超过1000万两不奇怪。

可惜,想象美好现实残酷,一年两熟,益州单单水稻收获,就可能超过二十亿斤,够益州百姓吃两年,不知道罗尚是否意识到这个问题。一旦风调雨顺,多余的粮食如何找到出路?朝廷没有那么多银钱收购。向外倾销,不考虑交通运输条件,除了南中一带需要,长江两岸没有战乱,不缺粮食。

或许杞人忧天!不再多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