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渝州行(1 / 2)

江州城渝州刺史府,位于长江码头附近,因应地势构建出五层山石建筑,每一层通往不同方向,李特刺史在最顶层。

刺史府议事堂,李特以及赏赐名单中的五人,李特二弟李骧、四弟李流、巴郡郡守阎式、造船工匠冉祥、王全,恭敬地立于堂下。两位工匠四十左右,站姿僵硬显得有些紧张,其余人锦城赏赐过果实,不是第一次见面。

“臣等叩见仙师君王!”

“免礼。”

山城江州,三维蓝星的重庆,非常熟悉,前妻是重庆人,此刻的心情有些复杂。

“禀仙师君王,自从发现煤矿后,臣令五千州兵前往屯驻,李骧具体负责,一应事务可由李骧讲述。”

“可。”

“禀仙师君王,煤矿离江州两百里,附近有綦江河,发源于牂牁郡,汇入江州上游江州县。臣观其水势,利于水运,可直达江州城,故而建议新设綦江县。五千州兵,精选出一千,其余四千就地转为县民,又招揽附近山民,水陆两路运输煤炭,如今綦江县户籍人口已超过两万。”

“煤炭开采量每天超过百万斤,借助于船只水运,并无积压的担忧。”

百万斤煤炭,换算后差不多三百五十吨。

“一艘船可承运多少?”

“禀仙师君王,一天的开采量,江州的大船只需要三四艘,綦江的小船需要数十艘。”

大船载重百吨左右,小船载重好几吨,水运的确大大优于陆运,同样的煤炭产量放在凉州,只能干瞪眼,渝州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綦江煤矿的洗煤场设在哪里?”

“禀仙师君王,綦江当地只有少量洗煤场,洗出的煤炭仅在当地使用,大多数洗煤场设在江州县一带。臣李骧深知河道的重要性,担忧长期洗煤,造成綦江河道堵塞,故而在江州县设立煤炭转运点,洗煤的同时,将精煤转运至大船。”

“很好!李骧爱卿做的非常好!河流两岸,同时要禁止大肆砍伐,綦江县城的建设,尽量少使用木材,多用砖瓦水泥代替。”

每天几百吨煤炭,一年十万吨,对长江的影响微乎其微,就算上百倍,造成的危害都非常有限。

“李特爱卿,长江河道如何?是否有险滩激流?到楚地是否顺畅?”

急切三连问,近古世界的长江三峡,不知道是否存在,若江中巨石太多,总不能像五尺道一样,本王一点点去清除障碍。

“禀仙师君王,江州到夷陵并无险阻!”

李特疑惑地看着我,不知道仙师君王为何急切;殊不知,自然环境破坏容易恢复难。

“渝州需要颁布政令,河道两岸,严禁大肆砍伐树木,制定对应的政策,每砍掉一棵树,需要补种若干棵,地方各县严格执行。任何损害河道畅通的事情,渝州都必须禁止,李特爱卿,渝州水运若能发展起来,经济发展才能有前景。”

“仙师君王说的极对,臣李特深有感触!”

继续询问李流和阎式。

从四品宕渠郡郡守李流,只能算中规中矩,主要政绩是推广高产农作物,宕渠郡李家祖籍之地,偏远穷困,能让百姓吃饱肚子也算不错。

从三品巴郡郡守阎式,做的事情更多一些,巴郡学凉州,开办了砖瓦水泥作坊和造纸作坊,巴郡是渝州最大的郡,人口近三十万,发展起来有底子。

五名赏赐体质果实的人选,总体来说都合格,包括李特,一人五枚。李特的效果最明显,前后服用了十一枚,肉眼可见开始变得年轻,再过一阵子,白发全部变为黑发,恢复到中年状态,他的体会更深。

渝州需要一个年轻长寿的榜样!

“一起去码头看看。”

没有利用传送门快速前往,主要想看看近古世界的江州城。

李特带路,一层一层往下走。第四层是刺史府幕僚们处理公务的地方;第三层驻扎有刺史府守卫,还有粮库和武库;最下面两层,是刺史府官员家眷居住的地方。李特的府邸,另有道路连接,和顶层的刺史官邸,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最底层有一小路,通往江边码头,看着很近,实际上有两里路。江州城没有完整的城墙,山地、丘陵地形,平行岭谷纵向褶皱千里;十几座山竖向排列,挤压出平坝,形成这一带特有的地理环境。

走近码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大船,桅杆上挂着四帆,船头和船尾各有一张小帆,船中部有两张大帆。船体长约五十米,宽处有七八米,水线之上有两米多,似乎处于空载。看向冉祥、王全两位工匠,等着他们介绍,两人服用完果实后,没有了先前的拘谨。

“禀仙师君王,这艘是新造的运煤船,满载能运百万斤煤炭,如果换作运粮食,一次至少能运送七八千石。最近跑了一趟巴东郡鱼复,从江州县运送了七八十万斤煤炭过去,拉了盐和山药材回来。”

冉祥比王全善言谈,率先开口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