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海边臆想(1 / 2)

三位东家是聪明人,皆跪伏于地。

“起来起来,本王有话问你们。”

三人抖抖索索站起来,别看他们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都是富得流油之人。每年千万斤海盐出售,十万两银子收入,三大家族不知道积累了多少年;漂榆邑城看着破旧,谁又能知道他们的财富藏于何处?

“坐吧,这一带出海渔民可多?”

“回仙师君王,渔民大多以煮盐为生,船小易翻,出海多在春冬季节。”

搞半天出海打渔是副业,没有大船、海船,遑论建造海港,纯粹是空中楼阁,蓝星的天津港只能暂时想想而已。

“回去抓紧时间扩大煮盐场,朝廷采买的海盐品质必须过硬,青州收复在即,被他们的海盐挤垮掉,丢了漂榆海盐的名头,可是愧对祖宗的。”

没有继续谈论下去的兴趣,该敲打的还是要敲打,接触到海盐后,青州的重要性显现,竞争才能使人进步,朝廷不能当冤大头。

三人连连保证,绝对是最好的海盐,是否最好的由燕郡官员去验证,勉励几句后打发走三人。百闻不如一见,距此百里的海边肯定要去,其余人都没有看过大海,早已拾掇好行装,帐篷收入仓库后出发。

海河弯弯绕绕,临近海边河宽好几百米,一路询问来到一处小渔村。如三位东家所言,家家户户都有晒盐,只是规模较小,海盐的品质属于普通,看来煮海为盐是有技术含量的。兴奋归兴奋,婉容四女和护卫们,看向辽阔无比的大海,终于领略到人的渺小。没有准备马匹的草料,想享受海边的浪漫,还得求助于渔民;打听之下,海边真有马匹能吃的野草。

喂马的去放牧,干粗活的负责搭帐篷,婉容和宋子轩去渔村询问海味,到了海边怎么也要尝尝,不可能一点都没有。

夏侯秀秀和小青取出炉子、蜂窝煤、各种调料、水囊、碗筷等一应用具,储物戒指的好处得以体现;伍慧盘膝而坐,面对大海运转炼气初期法诀,她旁边的自然是本王,琐碎之事有人代劳,不能浪费一分一秒。

香味随海风飘来,三个火炉旁有一群渔村姑娘和小男孩,围着婉容三女,护卫们馋涎欲滴,烤串总是被分给女孩男孩们,年龄最小的一支手一串,婉容三女爱心泛滥。

竹篾帽,大多数孩子赤着脚,或者穿蒲草鞋;麻衣麻裤,裤脚齐膝,皮肤晒成红黑色。感觉小渔村很穷,海盐难道不能致富?思索片刻似有所悟,家庭作坊式的煮海为盐,产量低质量差,100斤海盐不到一两银子,还有季节因素。生活物资需要外运,海鲜不易保存,一来二去生活质量自然得不到保障,海边的生存除了海盐,出海打渔不能少。

想解决渔村出海打渔的问题,首先要发展内陆水运,蓬勃造船业,才有发展海船的基础。理性分析比感情用事更牢靠,长江流域水运发达,前楚北人南迁,几乎不受战乱之苦,几百年积累下来,整体经济水平肯定强于北方。江南之地不思进取,富足是客观的因素,居安而不思危,北方若陷落,南方何以独存?若非本王出现,北方或已处于游牧民族统治之中,假以时日发展壮大,金、元、清的历史就会重演。

口中传来烤鱿鱼的香味,伍慧丰腴的身体贴上后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半是受娅的影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