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提出大运河设想(1 / 2)

次日上午,王匡府邸大堂,负责水利的司农府左侍郎王经纬,早早等候于此。

“臣司马府左侍郎王经纬,叩见仙师君王!”

“经纬卿家免礼。”

王经纬此前见过一面,大年后获得过仙果赏赐,精神状态的确很好。

三人入座,女佣奉上热茶,寒暄几句后很快步入正题,王经纬对引流清除泥沙一事提出疑问。

“刺史大人,黄河泥沙经年累月,去之复来,为清除泥沙新筑河道,获利甚少,恐怕得不偿失。”

王匡脸色尴尬,没想到王经纬如此直接。

“恕下官冒犯,经纬并非反对此举,而是认为新筑河道大事,必须一举多得,方可成行。”

就事论事好作风,两百里的双河道,固然在一定程度能治理黄河泥沙,但经济效益实在不高,隋国还做不到如此奢侈。

“两位爱卿,本王有一个想法。”

修建大运河的设想,酝酿了很久,冀州、青州再到司州一路行来,发展水运势必成行。

“回仙师君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欲伐齐,由广陵至淮阴开凿邗沟,沟通淮河与长江。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陈留,引黄河水筑大泽,再从大泽引水至陈留,后继续向东南开凿,直至淮阴,沟通淮河与黄河。”

“经纬卿家的意思,黄河和长江已经连通?”

“回仙师君王,六七百年前的事情,如今沧海变化,再次连通需费一番功夫,仙师君王的设想完全行得通。”

“菏水入南四湖,南连淮河是否可行?”

“回仙师君王,微山湖、乐马湖、洪泽湖和高邮湖一带,大小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四湖相连有多种选择,实在是可行。”

“黄河以北又如何?”

王经纬对河流分布十分熟悉,思索片刻回道:

“回仙师君王,黄河以北有三条路线可选。”

“陈留对岸封丘,开凿河渠至河内郡邺城,入卫河至海河,是其一。”

“东明开凿河渠至东郡濮阳,入马颊河,是其二。”

“青州东平郡,东平湖向南连通南四湖,向北开凿河渠,沟通徒骇河、马颊河,在沧州北入子牙河,是其三。”

王经纬徐徐道来,随后拿出地图,画出西、中、东三条线路,向本王和王匡讲解。

西线可进一步开凿至邯郸,沟通洛河,山阳县、邯郸产煤炭,西侧五行山脉矿产丰富,大部份现在尚未被发现,将来总会开采出来,经济价值很大。

中线向北开凿至州治信都,沟通滏水,与滹沱河一起汇入子牙河,濮阳到信都开凿河渠难度大。

东线连接平原郡、渤海郡、河间郡和燕郡蓟城,沟通冀州主要河流,路线最短,是很不错的选择。

王匡对西线感兴趣,东郡山阳县煤炭要运到黄河南岸,至于连通邺城,甚至连接邯郸,王匡不会感兴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