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炼器术很有用(1 / 2)

益州五百万亩良田,全部种植两季高产水稻,每年有70亿斤大米,再加上其它州郡的高产小麦,养活隋国百姓的同时,足以养活江南楚国百姓。

本王口中的机会,是希望在座的人,将目光从田地上移开,发掘和开拓出新的行业。

隋国大臣们明白这样的道理,晚膳后的闲聊不是侃大山,浅显的经济学原理,本王不可能不讲,益州刺史罗尚就非常清楚。马化宇调任青州,目的在于推广种植棉花,青州阳光充足,水土气候适宜。

长安之行朝廷是开放的,在座有人明白其中道理,有人悟性不够,不能从表象看清本质,认知决定境界。

回想蓝星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当绝大部份人认知得到提高,带来的必定是内卷。

八九十年代,胆子大就有机会,自始至终把握住,摇身一变是位成功人士。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蓬勃向上,商品流通日益扩大,衣食住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诞生出不知多少富豪。

时移世易,网络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时代脉络,谁都知道流量为王。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拼的是内功和运气,卷是必然的产物。

如今的大隋,仿佛初生婴儿,有本仙师君王护航,远古世界兄弟鼎力相助,生存不再是问题。隋国大地之上,处处充满机会,风起云涌,浪涛之后总有能人显露峥嵘。

召见完毕,打发走江南来客,隋国将来是他们的世界,不可能都跟着去修仙世界,本王现在只是助一臂之力。

每个国家有各自的习惯,江南楚国最大的习惯,无疑是投降。

在独孤义和独孤盛游说下,楚国傀儡君王芈訚下诏书,宣布归顺隋国,受封建安郡守。

建安郡从扬州划出,归属新设的瀛州,夷州之名不雅。独孤义出任瀛州刺史,辖境只有建安郡,商仲恒部中郎将蒲歆,擢升为镇东将军,驻扎于建安郡。

刘渊出任扬州刺史,青州刺史由马化宇接任,杨业出任荆州刺史。

少部份直属军百夫长以上将士,转到地方州郡,出任州尉郡尉武散官等职。荆扬两州郡县级地方官员,大部份依旧沿用,改变不急于一时,以稳定为主。

临近年底时,田佐和商仲恒部主力,分别进入南东州和交州,长江以南得到初步掌控,新的融合之路开启。

隋国疆域太大,心中涌起力有未逮之感,偏远郡县之兴旺,依赖于地方官人治。

长安城偏于大隋西部一隅,并非都城理想之所,陈留和江城优于长安,丹阳郡建业也是不错的选择,短期内尚不能付诸于行动。

五月初八小青生下儿子凉永,五月初十伍慧生下儿子凉世,婉容四女来自凉州,取“永世相随”之意。名字只是符号,只要她们高兴,想取啥都行,按照拟定的规矩,两女升为美人。

包括文君、婉容和秀秀,后宫诸女全都怀上身孕,大小伊六女也不例外,大半年操劳的结果,人口繁衍方面,本王总算做出表率。

皇家科学院首台蒸汽机,本王有份参与,并非参与设计,而是利用炼器术,按照图纸制作各类构件,包括水下的螺旋叶片,隋国冶金技术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

下水试航那天,渭水两岸人潮如涌,近四十米长的两艘大铁船,冒着烟气,伴随“突突突”的声音,终于开动起来,时速能达到20公里。

替皇家科学院制作出二十套,不会全部用于大铁船,纺机和机床同样需要,试验定型之后,是否继续制作再说。

火系灵根的小伊、薇、秋月、姬香和令女,全都学会了炼器术,当然是最基本,炼炼铁矿石,制作些小玩意。教她们炼器源于生活中的需要,制作管道和管道连接件,卓文君大兴土木的居民区,需要大量此类物品。

天然橡胶进入视野,商仲恒进入交州番禺,田佐掌控南东州,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取橡胶。

春去冬来,日子按部就班过着,转眼间一年时间流逝,大年即将临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