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蔡姓渔村(1 / 2)

降落下来,开口打着招呼“细蚊仔”,然后没了下文,彼此基本听不懂。

男孩十岁左右模样,女孩七八岁,两小孩兴奋地比划着手势,意思是让我跟着他们走。

远远跑来一年轻汉子,口中喊叫着,两小孩转身望去,手舞足蹈回应,汉子走到近前。

“楚?”

微笑着点头示意。

汉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再次点头示意,跟着汉子往渔村走去。海边有小晒盐场,汉子一路打着招呼,情形如同当初,跟着大小伊走向塔塔部落。

渔村有二三十户人家,石块和木头搭建的房屋,屋子外晒有鱼干,房顶覆盖有稻草,打渔、晒盐、种植水稻的生产生活方式。

渔民们的房屋稀稀落落分布,石块垒筑的低矮院墙,四五十公分高度。

路上遇到的渔民样貌差不多,不是矮黑人,也不是氐羌人,实实在在的交州人。

房屋外汉子喊了一声,院子内一对老人抬起头来,叽叽咕咕说了几句,好奇地打量着我。汉子又向屋内喊了一声,一位中年妇人提着铜壶,拿着几个土碗走了出来,身后跟着两个更小的孩童。

院子内有张小木桌,旁边有矮凳,妇人放下四个土碗,逐一倒入热水,对我笑了笑,然后看向两个小孩说了句话。

两小孩一人端起一个土碗,跑旁边喝起了热水,目光仍然看向我,嘴里叽叽咕咕说着话,妇人表情惊异,看样子在描述与我见面的情形。

喝了口热水,涩涩的,意念一动,取出一坛琼浆玉液,拍开泥封后酒香四溢。

突然出现的一坛酒,院子内的大人们惊住了,伸手示意,汉子说了句话,妇人连忙进屋,很快拿出来几个土碗。

喝上几口酒后,老头哽咽了,似乎有话要表达。

意念再动,纸墨笔砚出现在木桌上,如果不会写字,就只能靠比划猜测了。

老头拿起白纸看了半天,手指在上面摩挲,本王算是瞧明白了,老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纸张,示意他尽管用。

老头写了“楚、南海、四百年。”,想了想又添了个“蔡”字,接着开始比划。

四百年前,前楚统一六国二十余年后,从交州南海郡而来,渔村里的人都姓蔡。

前楚三百余年,前魏代前楚,维持百年时间,前晋篡位代前魏,二十年后晋被南匈奴所灭,如今是大隋时代。

当本王在纸上写明,大隋从北方南中和交州番禺陆海并发,两支军队将在今年抵达此处,两位老人激动起来。

没有介绍自己仙师君王身份,只表明是仙师,会些粗浅的术法。

渔村里的人都来了,院子太小,索性来到离海边不远的空地,燃起了篝火。

纸张拿出来几大叠,笔墨砚又拿出两套,简单的几个汉字加上手势,就能达成彼此的交流。

他们的话偶尔能听懂一点点,比如“揾食”、“定该”等,绝大部份与蓝星粤语不同,蓝星粤语识听不识讲,慢一点能够交流一二。

这一带的渔村除了蔡姓,还有十多个姓氏,都是从番禺出发的,目的地是身毒。

出发时是一个两三千人的船队,因各种原因滞留沿途海岸,到达这里只剩下三四百人,失去补给无法前行,选择在海边生活下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