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第纳尔体系(上)(2 / 2)

因此伊马尼伯国的各地有不少赏金猎人和流浪骑士在四处乱窜,希望能逮到科尔贝因狠狠的发上一笔。

“大胡子,金黄色的毛发。”贞德看着通缉告示读到,毕竟旁边的艾露内拉不识几个字。

科尔贝因和艾露内拉一样,都是维京时代结束后留在爱尔兰的维京后裔,科尔贝因身为一个挪威人,身上的种族特征自然是十分明显。

贞德快速计算出了科尔贝因人头的真实价值,这要归功于法兰克帝国的查理大帝(查理曼)。

查理大帝虽然只是延用了罗马的货币体系,但是没有他的武力征服,这套货币体系也没法复活。

中世纪的英格兰延用了大陆上法兰克帝国的日耳曼亲戚们的货币体系,也就是经典的1:20:240。

英格兰人抄来的这套体系甚至一直延用到了1971年。

不过法兰克帝国是倾向于在大面值硬币(1)上用黄金铸造金币,小面值硬币(240)上用铜等不那么值钱的金属铸造铜币。

只有中间面值的硬币(20)才会用白银铸造银币流通,不过大面值硬币(1)有时也会用白银来铸造大银币以代替金币,用来缓解黄金短缺的情况,这种大银币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银饼。

这种大银币也就是银饼实际上也是这套体系的根基,这个银饼通常重达一磅,价值相当于一个金币。

而一个铜币的重量必须和一磅白银的二百四十分之一的价值等同,否则就是劣币。

和法兰克人不同,大缺大德的英格兰王国就没怎么发行过铜币,老百姓搞小额交易都得用剪刀把银币剪成几块用。

中世纪的英格兰人基本上就只用银币,相当于金币(1)的大银币(银饼),普通重量的银币(20),重量轻的小银币(这个价值就不一了),但小银币依然要用剪刀来剪才能当成铜币用。

所以说李刚这套1:20:240的汇率算是好记的了,罗马帝国和法兰克帝国都用过这套汇率。

一个金币等于20个银币,一个银币等于12个铜币,比起英格兰那套纯银币的魔鬼汇率来说非常好记。

哈利波特里的金银铜币兑换汇率已经算是把英国那套硬币体系简化至极了,真正中世纪的英格兰那套乱七八糟的汇率就不是人算的。

那玩意,你拿计算器都不好算,因为要算小银币这种代替铜币的英格兰玩意,正常国家谁会把银币做成极小面值?

而且小银币也承担不了铜币的职责,真正流通的时候还得上剪刀,就算剪完了也不好上秤,因为太小太轻。

所以查理大帝就很机智,大面值的硬币用黄金铸币,小面值的硬币用铜来铸币,中等面值的硬币才用白银来铸造,顶多黄金短缺时用重达一磅的银饼来代替一下金币。

尽管汇率会变,但是可以通过发行新含银量的新面额银币解决这个问题。

黄金和铜的价格就一直比较稳定,不会像白银一样发现新大陆后价格就剧烈变化。

喜欢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请大家收藏: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请大家收藏:帝国时代之穿越中世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