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投石来问路(2 / 2)

龙六在去年的工作报告中,专门给赵构单独写了一份劄子,表达了自己对西夏一些变化的担忧,作为大宋在西夏的第一责任人,龙六深知自己肩上重担的分量。

赵构看到了这份劄子,并没有当一回事儿。那个时候,赵构还把精力放在竺半岛,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通畅,和吐蕃商道的打通,才是第一位的。

今趁着龙六带着媳妇来回拜大帅,赵构要问仔细一些。曹奴自有李惠妃招待,赵构带着龙六来到会客室,因为涉及情报系统工作,梁景陪同。

“龙六,你的判断?”赵构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李乾顺的此次军改,名义上是学习我国的战区制度,其实他还是想趁着这次军改,将军权进一步抓到手里,逐步摆脱依赖,实现军权高度集郑”

“背后是谁的主意?”赵构追问道。

“目前情报分析,应该是李乾顺自己想到的,但枢密使李惠、中书令李政和李乾顺走动频繁,据暗桩汇总上来的消息,枢密使李惠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傀儡,想要军队质权,这应该是和李乾顺一拍既和的原因;中书令李政,是西夏理财高手,一直提倡继续恢复西夏自己的货币西夏宝钱,但我们的贸易前提是采用宋元一体结算,不仅仅是西夏,延合大联盟框架之内,俱是如此,所以李政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这也是一个原因吧。”龙六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

“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这才几年,就翅膀硬了?龙六,西夏军队你能掌控多少?实话实。”赵构只关心军队,没有军队,一切都是水中花镜中月。

“铁鹞军团在龙三十手中,这个没有问题;国防军司令是李良辅,虽然忠于西夏,但要他公开和大宋为敌,李良辅没有这个胆量,他对您是骨子里的崇拜,从来没有想到和您对阵沙场,十二军司应该有七成以上把握不会参与战事,因为十二军司都统军的其中八个,是李继宗、禹藏花麻家族和李良辅手下,剩下四个,也多是李良辅提拔起来的年轻将领。

城卫军都统军是嵬名察哥,是李乾顺的弟弟,算是李乾顺一系,但嵬名察哥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质子军改制,那还是在您的帮助下完成的,要不然,嵬名察哥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都统军。他虽然是李乾顺的弟弟,但当初的质子军被您虐的服服帖帖,其手下悍将禹藏嗤利、野利宠信,包括当时的血鹞子李良辅,都对您奉若神明,要对敌大宋,城卫军没有这个胆量,嵬名察哥不会遵循李乾顺的决定的,但碍于嵬名察哥是李乾顺的弟弟,最多保持中立。

飞鹰卫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左卫和右卫的都统军是龙十二和龙二十五。”

赵构点点头,道:“铁门关的血还没有凉透,就有人忘记了鲜血的滋味。”

赵构起身道:“李乾顺看不清形势,那我们就帮助他认清形势。他呀,还不如仁孝太子的眼光,我这位大哥,就是这点不好,耳根子软,要不然也不会有当年助金灭辽的昏招,致使仁爱太子抑郁而终,南仙皇后绝食而亡。不过,我们倒是忽略了一个人。龙六,派人接触一下皇叔李承常,看看他的意思是什么?”

李承常自从西夏正德六年辞职归隐之后,被册封贺兰王,很少露面,就在王府颐养年,这日子倒也过得很是滋润。

不过这不等于这位昔日的尚书令如今的贺兰王不问世事,相反,每的庭报还是要看的,现在的庭报,西夏文和汉文两版同步发行,也是官方通用的两种文字。

西夏这几年的发展,大家有目共睹,李承常也承认,自己的这个侄子比自己有眼光,光是经济发展,据李政讲,已经翻了三番,军队的建设也是日新月异,全部装备了宋刀和钢臂弓的西夏国防军,其战斗力至少提高了四成。加上这些年三大马场和大宋帝国的耽罗马场成功进行杂交提质,西夏军马的质量和品种有了质的飞跃,再也不是当初仰人鼻息的西夏军了。

至于铁鹞军团,更是军饶神圣之地,每年的铁鹞军团招军的日子,就是十二军司大比武的时刻,只有胜出者,才有资格进入铁鹞军团。但是李承常知道,西夏这柄最锋利的剑,却掌握在大宋手里。

关于李乾顺的思想波动,其实李承常是知道的,他在养老,不等于真的老了。

“乾顺还是稚嫩啊,年龄不了,心智如此幼稚,他会栽一个大跟头的。”李承常握着庭报,在王府走来走去。

“启禀王爷,大宋帝国驻训基地参议长赵海求见。”王府管家禀报。

“看看,大宋帝国的反应有多快。唉,乾顺远远不是对手,还一个劲儿不消停,我看,西夏要毁在他的手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