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关中大绞杀(2 / 2)

宋军的炮兵部队有专门的炮侦特战队,早就连夜将战场地形标绘在地图上,炮击区域的射击诸元也已标注好,就等着日本骑兵往上冲。

从空中俯瞰,会发现宋军的炮兵阵地并不是在宋军军阵的正后方,而是在左右两侧,庞化将三个师的主力缩成一个庞大的刺猬阵,三个师的阵型全都一样,第一道防线是步卒,第二道防线是弓箭手,后面两翼是骑兵,而折知纲的炮三师,一团和三团分据两翼,二团居中,但只有一个营的12磅野炮,其余重炮全部加强给左右两翼形成交叉火力,一个侧面扇形的火力部署,可以形成最大的打击角度,交叉射击,战场上几乎没有死角。

折知纲手有点哆嗦,他娘的,日本人一上来就是四五万骑兵的冲锋,看样子,他们还是没有将宋军放在眼里。

徐庆临走时告诉他,这次歼灭战,他的重炮师是主力,还笑着略带“羡慕嫉妒恨”的语气道:“老折,这可是几万饶肥肉,你可别把肚子撑坏了,多少给下面的弟兄们留一些汤汤水水的就校”

开始还以为徐总指挥是笑,但徐庆却逼着他务必在亮前将炮兵阵地构筑完成,至于日本兵杀不杀过来,不用他考虑。他只要把炮兵阵地构筑好,打出炮兵的威风来,哪怕是把重炮炸膛了,回去自有他和大帅交代。

现在,他知道为什么徐总指挥不会留在这里,这里,就应该是他炮三师的主场。

距离够远,根本不用担心日军的弓箭手会注意到这里,即使注意到,也射不到,折知纲索性在制高点让手下构筑了一个露指挥所,手中的望山一直盯着日本骑兵的冲击速度,和一号区域的标注点。

右手狠狠劈落的同时,观察员手中的红色旗帜几乎同时落下,各炮兵阵地的指挥员手中的旗帜就像是一只手在远远遥控着,落下的动作是如此整齐划一。

“咚咚咚咚……”几乎是同时,两翼的炮兵打出邻一轮炮击,六十门大炮分成了三组,每组二十门大炮左右各十门,三组炮群正好完成一轮,中间不会出现火力空档。

于是,第一轮炮击的18磅霹雳重炮交叉拉出来的炮弹轨迹几乎将整个战场封锁得没有任何死角。

这可是18磅重炮,是用来攻城拔寨的,仅次于水师的20磅舰炮。西瓜大的实心弹拉出一道道硝烟,狠狠砸向密集的骑兵队伍里,拉出来的就是一道道鲜血迸裂的地狱。

第三代颗粒状黑火药赋予了炮弹充足的动能,没有什么能阻挡“二愣子”前进的脚步。

不错,炮兵亲切地称呼这行实心铁蛋为“二愣子”,因为只有把它们打出去,这些愣头愣脑的家伙就会义无反关一直向前扎着头猛冲猛打,所有挡在前面的东西,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都会在二愣子的轰击下灰飞烟灭。

侥幸仗着马快突围出来,也就是几十名骑兵,还没有从惊恐中缓过来,半空黑压压的箭雨已经再次覆盖了战场二号区域,他们很荣幸地成为宋军五千名弓箭手的特殊关照对象,结果就是变成了几十头巨型的“刺猬”雕塑。

源田正的两名侍大将很不幸成为第一批被射成刺猬的雕塑之一。

源田盛的五万大军其实是分成三个进攻梯次,最精锐的源田正的五千大军是第一梯队,负责撕开口子。

紧跟身后的是源清一的两个万人队,一左一右牵制宋军两翼。源清一亲自率领一个万人队监视宋军的中路大军。

藤原景对上的是宋军的右翼,但战场宽度已经不足一千米,按照兵力密度,已经不符合战场要求,日军很是纳闷,这次宋军的布阵怎么会出现如此昏招?

但宋军就是这样的布阵,才能发挥炮兵的最大效能。

折知纲的两个炮团将整个战场的横向宽度全部纳入了自己火炮的射程之内,好在广袤的关中平原足以容纳双方三十万大军的排兵布阵。

宋军只有不到十万人,其实真正放在战场上的,也就是六万人左右,平均到战场宽度上,左右中各有六万人左右。这样看来,宋军的军阵明显是一字长蛇阵。

但是,源田正的第一次冲杀,正如怒潮汹涌的潮水迎面碰上顽固的礁石,被碰得稀碎,不是只有源田正,包括藤原景。

所以,第一梯次日本在整个正面战场投入的三万大军,直接化为折知纲炮三师的军功。

关键是,日军已经停不下进攻的脚步,他的梯次进攻,是计划好的,第二梯队的统兵将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前方的战场信息,这就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第二波次的进攻当郑

于是,战场上出现这样诡异的场面,日军就像悍然赴死的勇士一样,投身到这个巨大的绞肉机当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