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再伐夏国(2 / 2)

刘宋风云 红黑色的风 3981 字 6个月前

很快,拓跋焘下旨,整兵备战,一月之后出兵上邦。

赫连昌很快得知消息,他除了继续征兵屯粮之外,还写了一封信给赫连定,希望他能够跟宋国借兵抵御魏军。

信中写到:大宋皇帝陛下,在下夏国国主,如今夏国危急,在下无奈之下恳请宋皇能够借兵抵御魏国进攻,宋夏两国互为唇齿,唇亡齿寒,一旦夏国灭亡,宋国将单独面对魏国,如若宋皇出手援助,在下当奉宋国为主,俯首称臣。夏国主赫连昌。

赫连定将信交给刘义隆,刘义隆在朝堂之上将其公布,满朝文武对此震惊无比。

“陛下,这赫连昌病急乱投医,如今夏国已经苟延残喘,还妄图将我大宋拉下水,真是痴心妄想。”徐羡之道。

“徐卿所言极是,赫连昌只有上邦一地,已经强弩之末,早晚必被魏国所灭,却还想负隅顽抗,真是不识时务。”

众臣随即附和,赫连定此时道:“陛下,不如回信一封,劝其投降。”

“不必了,他赫连昌就交给魏国吧,此时招降赫连昌就是和魏国交恶,不是明智之举。”

“陛下,如今魏国目光在上邦,不过待夏国灭亡,其必然会对辽东有所图谋,可与燕国加深贸易,给予其更大支持。”徐麟道。

王昙首道:“陛下,支持燕国是否会刺激魏国,如今两国国力基本相当,一旦开战,必然会相持不下,对我国不是很有利。”

“王卿不必多虑,我国与燕国交易走水路,魏国也无计可施,就算他们知道也无法以此为借口。”

“陛下,虽如此,依然要加强相州、兖州等地的防御,防止魏军突然开战。”

“嗯,是不得不防,传旨檀道济、谢晦等人,严防魏军突袭。”

虽然宋国不打算支援夏国,但是可以通过燕国给魏国添堵,从而达到削弱魏国的目的。

当赫连昌得到宋国拒绝支援的消息,沉默了很久,这期间他也纠结过,想要投降,但是最后还是决定拼一把,万一能够成功呢。

于是他开始部署,首先大量收集擂石滚木,加固城墙,打造投石车,并且在通往上邦必经之路设置大量路障。

他还派出士卒抢在魏军到达之前将周边田地全部收割,并将百姓全部迁入城内,准备实行焦土政策。

这导致百姓怨声载道,一些军官趁机对百姓劫掠,让百姓苦不堪言。

上邦一些大族看到这一切,知道赫连昌败局已定,如此对待百姓绝对长久不了。

在这一月时间,赫连昌聚兵三万,屯粮可供大军一年之用,其余物资不计其数。

很快,拓跋焘出兵五万直奔上邦而来。

拓跋焘以奚斤为前锋,崔浩为军师,再次开启了对夏国的战争,准备彻底灭亡夏国,解决一个后顾之忧。

五万大军先到统万城休整,等待粮草到达再向上邦前进。

很快,奚斤的一万前锋率先出发,向上邦前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