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乌国朝堂(2 / 2)

所以最终他们会被林飞一招全部绞杀,也只不过是自作自受罢了。

唐斩也明白林飞之所以没有给他留足逃跑的时间,也是给他的一个下马威,让他明白如果不听命行事会有的后果。

明白了林飞的言下之意,唐斩也没有了怨气,只是看着那个巨大的陨石坑说道。

“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呢?”

林飞望着远处,仿佛看穿了千万里,看见了那朝堂之上,已经乱作一团的百官,和脑袋发蒙的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

——

“众爱卿为何不语,那边境之上传来的军报,各位都已经过目,有谁能够给寡人分忧解难?”

皇座之上,一名身穿黄衣龙袍,珠帘垂面的中年男人眼神锐利地巡视底下那些平日里喜欢高谈阔论,遇见事情又如同鸵鸟般,把头埋在地下。

只有一位面如白玉,肤如凝脂的男人站在左侧首位,拱手出列。

此人是朝廷大都督,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魏大都督。

“启禀圣上,边境之事只不过是一些流寇土匪胡作非为,被路过的侠客绞杀。此等事件在那边境之地实在是多不胜数,无需过多担忧,臣下必会处理妥当。”

“嗯。”

皇座之上的中年男子看向魏忠贤,眼神里满是怒火,但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却还要在自己的臣子面前隐藏自己的怒意。

只因为这国非一人之国,大权旁落的结果就是,他作为一国之君,君令却出不了这皇宫,只有经过大都督府和那高高在上的钦天监略览,才能公布天下。

美其名曰,是为君分担职责,可实际上却是分权自立,导致下面的大臣只认大都督,却不识皇令。

“那就拜托大都督出手,为国家排解忧患了。”

君王如此低姿态,让众人对大都督的威望又有新的认识,这朝堂之上谁说了算,已经一目了然。

除非那一直住在钦天监上的那一位出手,不然这魏忠贤就是一手遮天,皇上也只不过是他手下的傀儡。

众人抬头看向魏忠贤,就等着这一位一声令下,便点头应和就好。

“请皇上下旨,让我调动边境军士,便宜行事,一月之内,死亡沙漠的战事必定可以平息。”

“嗯嗯~”

皇帝咳嗽一声,示意站在右侧首位的首辅开口,但那一位三朝元老的首辅深谙韬光养晦的中庸之道。

依然老神在在地站在原地,坚决不参与任何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决策。

只不过他身后的户部尚书出列,率先开口说道。

“臣附议,魏大都督深谋远虑,又是乌国兵马大将军,边境之事自然比我等更加清楚,只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还是需要拔国库中的库银支援前线。”

随后两列百官一起出列,齐声说道。

“臣等附议!”

看着这宛如逼宫般的场景,乌国皇帝脸黑得如同锅底一般,这些家伙就是如此来架空自己这个皇上。

面对这些人逼宫,乌国皇帝不敢应承,他唯一拥有的就是乌国历代皇帝的底蕴,那足以养着整个乌国运转上百年的财物。

这些年来已经被这魏大都督以各种理由,将那充盈国库变得老鼠进去都摇头的程度。

皇帝只能祭出拖字诀,一挥手说道。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是否出兵魏都督将章程递上来,寡人过目之后自会有所定夺。”

这家伙如今还要再来算计自己的国库,皇帝立刻扭头看向身边的大太监,眼神示意对方说话。

“有事便奏,无事便退朝吧!”

皇帝语气都有些意兴阑珊,还没有等百官回应,他已经起身回到后宫之中,做自己的无能皇帝。

魏忠贤看着自己皇帝如此模样,也是失望摇头,他从来没有期望对方能够真的做到一个皇帝该有的样子,但是他如此懦弱还是让魏忠贤更加确信自己做的没有错。

在皇帝退朝之后,百官最顶尖的那一小撮人聚在一起,他们悄悄地交谈着。

“那魏忠贤如今权倾朝野,多年以来收刮民脂民膏,那是让黎民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各位朝廷栋梁需出一计将此獠明典正法。”

这话刚刚说完,众人就将视线看向那三朝元老,朝廷首辅。

文人之间总是有着不用动力的方式来对付敌人,朝廷首辅虽然武不如大都督,拥有乌国近八成军马掌握权。

文不如钦天监监守,不仅学富五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还有着整个朝廷官员升迁贬职之能。

但是他足够聪明,明白明哲保身的道理。

“动,你们有谁打得过坚守,还是你们手上也有数十万的兵马,如果有,不妨去试试看。我必定全力配合,只要能够拿下魏忠贤,我与皇上必然委以重任,甚至我屁股底下的这个位置双手奉上也没有问题。”

首辅睁开眼睛扫视着商量的众人,结果一个抬头反驳的都没有,一群有贼心没贼胆的家伙。

就是这样子,首辅才会选择做一个老人头,应声虫,就这么坐着自己的位置,看着乌国一代一代传下去,只要不是有关乌国国运的事情,那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也就过去了。

权臣,大将,多少年难道就出了一个魏忠贤?

除了一个魏忠贤,也会有一个李忠贤,陈忠贤,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乌国国运气数已尽,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当好那三代的修补匠,用自己所剩无几的时光为这四处漏风的乌国朝堂缝缝补补,只希望能够延续多几年国作。

至少在自己闭眼之前,不用看到国破家亡,千里浮尸,万里血漂的场景。

至于百年之后,他也管不了到底是洪水滔天,还是国祚延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