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农学巨着(2 / 2)

只影顺时,量地利”,才能既节省人力,粮食收获又多。

正是这本书的指导,再加上寿光人千百年如一日的努力、积累、传承,最终有了“蔬菜之乡”的美誉。

而现在,岳川要做的事情就是编撰农学巨着。

在贾思勰原着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

至于书名,岳川想了想,还是使用原书名。

“老贾啊,你是齐人,你写的书是《齐民要术》,我还用这个书名,还是写给齐国饶,我也不算剽窃,是不是?”

之前在吴国时,岳川写了一本《吴民要术》,专门讲各种水产养殖,以及水产养殖和农业的结合。

那本书纯粹是自己编写,对上辈子种种养殖技巧汇总。

现在,佣齐民要术》进行参考,创作起来事半功倍。

一夜时间,岳川就完成了大纲。

原着正文分成10卷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

到了岳川这里,后面不加个零,都不好意思自己是写书的。

第二,岳川继续讲道。

人更多了。

还不亮,王家就挤满了人。

外面的街道上也坐满了人。

岳川讲道的声音传遍八方,无论院内还是院外都毫无区别。

这一夜,很多人都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们有太多疑问,也有太多领悟。

岳川笑着道:“正课开始之前是答疑时间,你们有什么想的、想问的,尽管问吧!”

人群瞬间炸开了锅。

每个人都在提问。

岳川闭上眼睛,敞开精神,仔细聆听每个饶发言。

很快,岳川睁开眼睛,眼底闪过一丝疲惫。

这种方法太耗费精神了,即便岳川这种香火神,同时聆听数万人发问,还要一一记录他们提问的内容,就好像把自己分成数万份。

即便岳川,也有点吃不消的感觉。

许久许久,人群终于平静下来,岳川的精神波动也一点点平息。

“你们的疑问,我都听到了。提问最多的,就是农学方面的书籍。”

“不是你们没有看过农学书籍,而是这世上根本没有农学书籍。一提起农业,大家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卑贱,卑贱之人、卑贱之业!”

“珍贵的书简,怎么能用来记录卑贱之事?这不是有辱斯文吗?”

“所以,农学大都是口口相传,经验老到的老农受人尊敬,人们都向其学习耕作种植技巧。然而,老农终于老去的一,如果遭遇疾病、瘟疫、战乱,老农的经验、技巧没有传承下去,就失传了。”

“种地,好像每个人都会,但是每个人又都很陌生。种地的人没资格写书,写书的人又不懂种地。所以,这个世上没有农书!”

“但是现在,它出现了!”

岳川高举自己连夜赶稿的成果,仿佛托着一轮红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