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南方州大流感(2 / 2)

在这段时间里的,专家组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次集中分析后,他们把目光看向了极易和登革热混淆的几种疾病,比如说疟疾、钩端螺旋体感染以及肝炎。

他们先是怀疑起了疟疾。

于是第一时间化验了患者的粪便。

没有疟原虫的任何痕迹。

所以患者虽然也会脱水、发烧打摆子,却绝对不是疟疾。

而且患者血样、粪便和口腔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寄生虫的痕迹。

专家们觉得,这也不像是寄生虫感染。

询问病患后,得知所有病患近期都未曾接触过的野生动物或家禽家畜。

所以也排除了某种钩端螺旋体感染。

那难不成是肝炎?

某些病毒性的肝炎也会有出血热的表象。

同样的也会造成患者高热不退和器官衰竭。

但是那个死者。

专家们解剖了那个死者。

发现他的肝脏没有任何病变,只是在高热下状态不佳。

反而是脑组织已经出现了的严重的水样散变,属于重度病变。

不是某种肝炎……

那到底是什么??

德克萨斯的法利亚外派机构没有设备,只有一些镇医院的那种的微生物显微镜,连个草履虫都够呛能够看清楚。

至于病毒检测更是完全束手无策。

但是总不能看着病患被疾病折磨。

哪怕这些德克萨斯红脖并不是法利亚人,他们仍然需要伸出援手。

专家组决定死马当做活马医。

给这些病患用鸡尾酒。

但并不是单纯的鸡尾酒疗法,其中还夹杂了有目的性的药物筛选。

比如说某个病患使用广谱抗生素,那么就可以加一些抗寄生虫的血液药物。

另外一个病患用上了抗病毒药物,那么就不给他使用抗生素,而是用上磺胺或者非甾体。

这样既可以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又可以通过病患的表现,尽可能的筛选出能够起作用的那种药物,从而推测出病原体的真面目。

检测结果需要两天时间。

那份送回列克星顿的样本需要经过多重的实验室的检测,通过多道工序和化验流程才能彻底分析明确。

最后通过电镜,列克星敦的研究员可以给出绝对正确的答案。

但如果专家组能够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先找出特效药。

那么法利亚在对抗这种疾病的时候,就可以抢占先机。

然而。

病患没有活下来。

一个都没有。

他们从患者的表征判断。

这是一种出血热或者别的内脏器官感染导致的疾病。

但两天过去了。

列克星敦给出的答案是。

这是一种dNA病毒,一种禽流感。

从那天开始。

灾变后的第一场除了丧尸病毒外的瘟疫大爆发,从南方州,向整个美国扩散。

而那天,正好是的1995年的3月24号。

也是巴拿马远洋船下水的日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