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这种水泥在战后被大量送往欧洲参与重建。

但却因为使用寿命无法保证、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而在后期建设中暴露出了诸多缺点。

所以只在20世纪中期昙花一现。

特别是在马歇尔计划中,这种水泥被大量的送往欧洲用于重建。

美国人可不是什么善茬。

这些水泥可都是要记账的,而用上高铝,自然也可以多记一些。

西德有些地区就拿到这种马歇尔水泥。

有不明所以的工程人员把这种水泥用于恢复民房,可谓是质量“差”到离谱,所以又叫“马歇尔的鼻屎”。

但实际上这水泥并不差,只是适用范围并不像普通水泥那么宽泛。

这种年代感浓厚的水泥,是最明显的证据了。

它,这座修在山里的地下设施,建筑工程内,目之所及之处,凡结构外的水泥都是发黄、发白的水泥灰色,即便不用粉刷,也会是这样的浅色。

正是使用了这种高铝水泥的表现。

这座设施的建成日期不会脱离五十年代的范畴。

而且建设它的人似乎非常赶时间,为此不惜使用大量的速干水泥来做面层,还在灌浆层和承重结构上使用了非常多钢构。

这才让这座建筑在野外地下撑过了四十余年。

建筑配备了隐藏在高塔里的换气烟囱。

可以做到完全无动力的空气循环,内部错综复杂吗,分为四个大阶层。

入口只有一个。

位于山脚下,使用的是8*3的通道抱闸,厚重而坚固。

一条斜向上的通道直插半山腰,所有试图进入这座地下建筑的人只有两个选择。

爬上红杉树,像是浣熊一样,从高耸的换气烟囱一路滑下去。

或者是走过长达700米的斜向通道,去底下设施的-4层检查站,在那里从正门进入设施。

整座建筑修建的仓促且急躁,到处都能看到为了赶工而没有修整的毛刺和突出在外的、丑陋的水泥包。

通道狭窄逼仄。

身处其中,总是让人背后生出寒意。

铝土水泥虽然凝固快,耐高温。

但在实际建筑中被严禁作为结构砼,而是一般用作耐火砖的粘合剂。

1918年法国人发明后,就一直都被作为水泥中的“高级品”来使用。

在硅酸盐水泥中添加铝酸盐,可以极大的扩展水泥的性能。

但由于铝酸钙固相后的脱氢,会让强度在寿命末期急剧下降30%-50%。

同时,价格也要比普通硅酸盐水泥高出5倍甚至是10倍不止。

所以才不常见。

一般也都是用来做隔墙、装饰以及建筑有耐热要求的功能区。

这个地下堡垒中,大量的隔墙都是用的高铝水泥。

第一个进入设施内的猎人小队穿着全套的防护服,从山脚下的通道一路的走进设施-4层的检查站。

然后已经被废弃的检查站里找到了执勤记录和一些盖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印戳的文件。

上面显示,这座建筑的最后运行日期为1957年。

(美国国家安全局 NSA,从事电子通信侦查,以及关于网络的情报搜集和攻击任务,1951年为对中国实施无线电监听而成立,进入现代后,又成为网络攻击部门,棱镜、梯队、星风、碟火等计划还有现在的五眼联盟都是这个部门主导,Validator电子病毒也是NSA专属的攻击手段,我国包括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谓的后门、密钥一类的计算机系统电子病毒其实都是由NSA伪装后放出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