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80 拍摄进行时(2 / 2)

纪宁槐和曹巍演绎角色时给,会他一种强烈的踏实感,两人平日里就喜欢和谢翱、他讨论剧情,只要谢翱指出两人表演上不足的点,两人愿意尝试七八遍,直到表演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尤其是纪宁槐。

他接下《淬火》的主角之后,网上的讨论声一直很热烈,林济这种不太关注八卦的幕后都留意到了,纪宁槐本人想必也是看得到的,可这压根没影响到他扮演吴志远的状态。

初出场时的吴志远比纪宁槐本人要年轻得多,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朝气,这样一个角色,演得太过了就显得假,演得太老成又显得角色死气沉沉,纪宁槐把尺度把握得刚刚好。

林济希望他演出吴志远的天不怕地不怕,把年轻人的胆识表现出来,但分寸掌握不好的话,角色要么油,要么就给人一种装逼感。

有这种毛病的演员真不少。

在剧本里,H市一机新开发的一款机器销量惨淡,是因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这台切割机床切割出来的产品达不到标准,虽然差距十分微小,可工业生产中,微小的差距往往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自然地,购买厂家对市一机的这款机器不信赖,高价生产出的机器只能在仓库里睡大觉。

吴志远接了推销的活,要做的当然不只是推销产品,产品问题摆在那里,一机上下和购买厂家都知道,人家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为什么要买一台有毛病的机器?因此,购买厂家宁愿自己多掏些钱,用外汇买进口机器。

在这场戏里,纪宁槐口中专业词汇一个接着一个,找问题时专业性十足,没花太久时间就把机床的问题找到了。

他演得好这事不止是林济和谢翱认可,把家安在剧组的几位老专家也很满意。

《淬火》开拍之后,剧组从济川机床厂薅了不少人,谢翱和林济每天除了商议剧本外,也变着法地给济川机床厂打广告。

虽说电视观众不是机床厂的销售受众,可群众之中有高手,眼下正是济川市面临困境的时候,说不准哪位观众就能替市一机解决解决问题。

《淬火》占了人家的仓库,借了人家的地盘,还薅了一群人过来,虽说其中有工业部门的助力,可机床厂的恩情剧组还是得记住。

据老专家说,纪宁槐的精气神原本就像他们的师兄弟,开拍时间越长,他演得越来越贴近为机床厂奉献一生的那些专家们。

纪宁槐的确演什么像什么,但很多时候,“像”只是浮于表面的模仿,并不代表演员深入了解了某个角色。

不过他对吴志远的演绎,林济倒是能给出一个“像”的评价。

林济虽然常年泡在剧组,也指导过演员演戏,提起表演这事头头是道,但他清楚,有天赋的演员和他这种半吊子是不同的,他的指导是从编剧的角度帮助演员理解角色,可角色还是由演员来驾驭的,演员吃不透角色,他指导再多也毫无意义。

林济对《淬火》剧组的一众演员很满意。

准确地说,自《代号11》开始,他参与过的剧组都集结了一群有演技、有追求的演员,不管接到的角色是大是小,他们都愿意花心思去琢磨角色。

虽然林济并没有想过,这其中有他坐镇剧组的缘故。

演员和经纪公司都是看人下菜碟,他随意发句话就能让未来娱乐解散演员经纪部门,演员除非是以后都想走秦翼的发展路线,否则根本没有和他对着干的必要。

“林编,这里这里。”

听到招呼后不久,林济一屁股坐到了曹巍旁边。

曹巍正在看剧本,他剧本上写着密密麻麻的说明,他本人块头不小,字却写得特别小,林济得他一个个指出来才能辨认。

《淬火》剧组人数和《后宫》差不多,把群演和借用的济川机床厂的工人算上,总人数其实已经超过了《后宫》。

对林济而言,《淬火》剧组比《后宫》剧组舒服。

《后宫》剧组女演员多,女演员有空就聊衣服鞋子彩妆,还有聊八卦的,林济也想听听八卦,但演员们就算聊八卦,也不会说给他听,林济人一到,刚刚聊得热火朝天的演员们齐齐闭嘴,让林济怀疑自己其实是剧组里最不受欢迎的那个人。

对此,他的朋友田尧表示:“不然呢?你不会觉得自己最受欢迎吧?”

林济:“……怎么不算呢?”

遗憾的是,田尧是他八卦的唯一来源,他不能过于得罪对方。

招了马鑫这个经纪人之后,情况好多了,马鑫知道很多林济听都没听说过的八卦,而且内容详实,来龙去脉也说得清清楚楚,充分发扬了编剧专业毕业生的优秀特质。

曹巍和纪宁槐就不一样了,曹巍的嘴比纪宁槐的嘴更不受管控,他会和林济分享分享最近掌握的八卦,而因为他和纪宁槐关系很好,很多八卦他其实是从纪宁槐口中听说的。

当林济向他确定八卦的真伪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转头看向纪宁槐。

纪宁槐:“……”

没办法,他只能把八卦中曹巍没有涉及到的部分再补充补充,让林济听到最完整的那一版内容。

当然,聊八卦只是剧组日常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时候,几人依旧是在讨论剧本,如果老专家们加入的话,讨论的内容通常会更加专业,在这个时候,林济也会摆出一副好学生的模样认真听课。

……

在《淬火》剧本的前半部分,吴志远有出去单干的想法,不久之后他脱离了H市一机,个人投入到工业浪潮中,钻研技术,招收人才,在行业中不断建设属于自己的威望。

《淬火》剧本里,林济并没有塑造脸谱化的反派,他的剧本吸收了现实人物的经历,在吴志远生活的年代,济川机床厂面临的困境只有海外和内部竞争双重困境。

他纯粹地展现出这些困境的话,已经足够他在剧本中设置出一重重的矛盾了,不需要多加一些被打脸的角色。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