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议论(2 / 2)

……

不少学子和百姓议论纷纷。

“你怎么看?”一个学子打扮的年轻人,用胳膊碰了碰旁边的同窗。

“我也疑惑,为何会这样?

自古以来,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随着酒肆把一条条念完,场面安静到了极点。

读报人笑呵呵的道:“我接下来读读殿下的文章?”

在场的人虽然上一个问题想不通,但是不妨碍大家听下一个,这还是辽东王刘恢写的。

“在大家读文章之前,我想提请大家好好想一下几个问题:

一、怎样的基层官员才是合格的官员?或者,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二、我们的衣食住行来源哪儿?

三、我们对社会做了什么实质性的事情?

四、读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听到这儿,大家集体蒙圈。

谁会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一直以为,能写几篇锦绣文章就能当一任官员。

读书不就是为帘官吗?

……

读报饶声音继续响起:“一个地方官员,不知农事、不知商事、不懂律法、不知账目,这样的人和废物何异?

百姓需要的是,能带领百姓种好粮食,能致富的官员。

不是成只知之乎者也,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

如果一个基层地方官员,连这些都不具备,如何保证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

辽东需要的是能带领百姓吃饱穿暖、干实事的官员。

……”

刘恢的大白话很伤人,也像一把把刀直插大家心窝。

长久以来,当官不就是收税、判案这些事情吗?

“我们一些人,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碗里端着百姓种的粮食,身上穿着工人做的衣服,喝着商人异地贩卖的酒水。

却口口骂靠辛苦赚钱的人为贱民,这样的人与畜生何异?这样的人糟蹋了人这个字。”

“好”

“好……”

刘恢这几句话,引起在座所有人共鸣。

“大家要时时思考,我们为社会做了什么?付出了什么?我们该得到这些吗?

长久以来,大部分人都以为读书是为了做官。

我却不以为然。

种地的读书,是知道如何能让粮食产量提高,就像辽东新出的曲辕犁,能大大提升耕种效率,沤肥技术能提高产量一样。

商人读书,是为了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违法的,如何算账?如何管理?

……

在辽东,不分行业,大家都一样,只要不违反律法,靠自己努力所得,所有人都应该被尊重。

360行,行行出第一。

我们要摒弃一些固定思维,认为做官才能出人头地,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欢迎大家入仕,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当官服务一方百姓,学医救死扶伤,学商繁荣一方经济,学工强大国家……,这都是贡献。”

刘恢的话,在大家心中引起不少振动,这些话谁都能听懂,朴实得不能再朴实。

就是这样的话,让不少人落泪。

因为,大家从中看到了认同,原来自己对国家是有用的人,并不是别人口中的贱民。

原来在辽东王心中,他们和其他人一样。

自己也能活得更有尊严。

自古以来,谁不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和尊重?谁愿意低人一等做人?

之所以不得不为,那是因为大家头顶有无数座大山压着。

刘恢现在的目的,就是把这些大山移走。

人只有思想解放,才能做到真正解放。

人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们不应该成为统治者的工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